团扇轻摇,裙袂轻飘。日前,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外交官的国风舞蹈翻跳视频《梦回江宁》与《流水桃花》获得了网友们喜爱。
中国舞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舞姿优雅婀娜,妆容、服饰富有古典意蕴和民族特色。近年来,伴随“国风潮”,许多华侨华人以融合中国传统舞蹈艺术和现代流行风格的演绎,诠释着中华艺术之美,展现着中华舞蹈新活力。
青绿千载,展卷河畔
澳大利亚墨尔本雅拉河南岸,11位中国舞爱好者衣袖翩翩,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在南半球展开中国山水画卷。
领舞和排练教师张雪婷自幼学习中国舞,出国后接触到了西方流行舞种,不同舞蹈风格由此在她心中碰撞融合。她说:“此次表演的选段既体现了‘柔美圆润’的东方哲学,又在不同造型的错落间与西方‘平直而带有棱角’的艺术风格产生了联结。”
不同于多数中国舞剧目对姿态舒展的追求,《只此青绿》要求舞者身姿“沉而不泄”,以展现宋朝审美风格。为此她们在调整气韵和训练提沉含仰等基本功上下足了功夫。同时,为复刻山水形态,舞裙腰胯部分收紧,直至膝盖以下才渐显宽松,舞者们不得不调整发力方式来与服装磨合。
这支队伍并非专业团队,成员们来自不同行业,年龄最大的34岁,最小的仅17岁。连续近3个月,她们在业余时间每周抽出15个小时以上时间进行训练。有的姑娘半夜在舞房练完,第二天又接着五六点起床,赶在上班前继续打磨。
“墨尔本的文化包容性很强,我们每次演出完,都会有当地人来和我们交流。”张雪婷希望自己能作为一个窗口,在“润物细无声”间,通过舞蹈展现独具特色的“中国美”。
窈窕曼妙,绽放赛场
美国洛杉矶,一支由11至17岁华侨华人女孩组成的舞蹈队伍,凭借中国舞《晨光曲》和《唐印》斩获Showstopper全美舞蹈比赛第一。该赛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舞蹈比赛,历史悠久,产生过众多明星。
指导老师牛琳介绍,比赛云集了美国众多精英舞蹈团体,他们的参赛作品大多欢快、劲爆。“外国人其实很喜欢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我们把东方美带到舞台上,传达细腻精妙的情感,把全场观众的情绪都调动进来了。”
15岁的参演者陈天雯回忆,在《晨光曲》演出过程中,一位外国评委不由自主地举起双手,瞪大双眼,完全沉醉于这被搬上美国舞台的上海老弄堂。
陈天雯10岁时移居美国。在她看来,学习中国舞不仅是一种放松方式,也是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排练期间,老师对舞蹈背景的讲解,让她对老上海富有韵味的生活方式和神秘的东方美心生向往,并在舞蹈情感的表达上有了质的飞跃。
参赛的小舞者中,90%出生于美国。“有的孩子并不能熟练使用中文,但在面对中国舞时,你能看到他们的眼神是会发光的。无论移民了几代,他们多多少少都有中国情结。”牛琳认为,“传承”是中国舞在美国生根发芽的关键词。有一个来自中国台湾的华裔家庭,上至年逾古稀的外婆,下至豆蔻年华的孙女,三代6口人已跟随牛琳学习5年。
腾踏旋转,惊艳街巷
英国伦敦,旅英青年舞蹈演员周航宇以长绸舞《梦回丝路》与伦敦中国城春晚结缘,成为这里的长期合作舞者。
2015年,周航宇赴英国罗汉普顿大学攻读舞蹈研究专业硕士学位。当时,在英国学习舞蹈的中国人较少,当地人接触中国舞的机会更是寥寥无几。因此,许多人曾把中国舞与舞龙、舞狮等艺术形式画上等号,甚至将其与其他亚洲国家的艺术混淆。
周航宇在表演中,常将扇子、水袖、绸缎等道具融入或温婉妩媚、或刚健奔放的敦煌舞、汉唐舞,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他们觉得这像杂技,一直感叹‘哇!太神奇了!’”
英国观众对中国舞的兴趣日益浓厚。周航宇在街头翩然起舞时,总会吸引路人驻足欣赏、举起手机拍摄记录。某次路演后,一位当地老人对她说:“你再有演出时一定告诉我,我跟着你们走!”此后,每当周航宇通过邮件通知他最新的演出信息,这位“铁杆粉丝”果真带着朋友欣然前往,享受从中国穿越而来的悠悠舞韵。
近年来,赴英学习交流的专业舞者和中国舞业余爱好者日益增多。随着他们不断加入路演队伍,中国舞将在英国绽放更多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