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21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沙特赛区决赛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办。这是沙特首次举办“汉语桥”比赛。
本次比赛由中国驻沙特大使馆、沙特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中国中央民族大学合作举办。参赛选手不仅在赛场上各展风采,表达对中文和中华文化的喜爱之情,还讲述了他们和中文结缘的故事。
为中沙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来自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的艾哈迈德·苏莱曼(中文名张云飞)是冠军获得者。
为了学好中文,张云飞一直在努力。在中文课上,他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下,他抓住一切机会练习中文,比如,到中国餐馆了解中国饮食文化,观看中国经典电影,跟中文老师语音聊天等。随着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张云飞越来越喜欢学习中文,也渐渐爱上了中国。家人在他的带动下,也喜欢上了中国。
对张云飞来说,汉字学习是不小的挑战。但他不畏难,一有时间就练习汉字书写,如今已能写一手工工整整的汉字。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一、大二两年,张云飞的每门课都取得了A+的成绩。如今,他已经通过汉语水平(HSK)4级考试和汉语水平口语考试(HSKK)中级考试,也是沙特首个通过HSKK中级考试的学生。他希望能尽快通过HSK6级考试,将来有机会到中国读研究生。
几个月前,当他获知沙特要举办首届“汉语桥”比赛时,就赶紧报了名。在“汉语桥”赛场上,张云飞一展所学,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决赛。在决赛的第一个环节,他选取的演讲题目是“天下一家”。“自古以来,沙特和中国就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自信真诚的演讲打动了评委。
张云飞说,参加“汉语桥”比赛让他对未来的中文学习更加有信心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沙特人了解、热爱中国文化,也希望将来能成为中沙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豫剧“首秀”打动评委
毛天佑同样来自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因为他的阿拉伯语名字发音跟“毛”字的发音相似,中国老师就帮他起了一个中文名——毛天佑。
在“汉语桥”才艺比拼环节,毛天佑表演的是豫剧《朝阳沟》选段。虽然他只学了不到一个月,但唱得有腔有调、充满韵味,精彩的表演惊艳了评委和观众。
毛天佑和豫剧的结缘源于偶然。在为“汉语桥”才艺比拼环节选节目时,辅导老师李博文最初和他商定的是其他才艺展示,但毛天佑一直找不到感觉。偶然的机会,李博文给毛天佑听了一段豫剧,没想到毛天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豫剧的唱腔,并决定在“汉语桥”才艺展示环节表演豫剧《朝阳沟》选段。
刚开始,毛天佑对《朝阳沟》的故事背景和情节感觉很陌生,李博文便为他讲解《朝阳沟》的背景故事,也鼓励他查阅相关资料,比如这出戏里提到的董存瑞、刘胡兰的故事。
豫剧行腔酣畅、抑扬有度,对毛天佑来说,掌握好并不容易。不过他做事认真执著,除了跟着李博文老师一句一句地学之外,也会一有时间就投入到排练中,光“坚决在农村干它一百年”这句就连续练了一周多。努力终有收获,毛天佑的《朝阳沟》表演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毛天佑表示,此次在“汉语桥”赛场表演豫剧,打开了他的视野。今后,他准备学更多的中国戏曲剧目,进而了解中国戏曲文化。“希望能早日踏上中国的土地,并到豫剧的发源地看看。”毛天佑说。
中文诗歌赋予我力量
“在我看来,中文诗歌很优美,内容很有意思。不仅能陶冶我的情操,还能丰富我的知识。读中文诗能带给我美妙和放松的感受。”参加“汉语桥”比赛时正读大三的王索丽在谈到中文诗歌时,充满了感情。
在赛场上,王索丽朗读的诗歌是席慕蓉的《做最好的自己》。“因为以前从来没参加过这么大的比赛,对中文诗歌的把握能力也有限,所以一开始我有点‘打退堂鼓’,怕自己完不成这个任务。”但令王索丽感动的是,辅导老师每天都鼓励、支持她,帮助她练习发音,同时给她讲解如何表达诗歌的内在情感。
为了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情感、读出诗歌的韵律,王索丽反复听录音,每天都练到很晚。不巧的是,比赛前两天,她的膝盖受了伤,但还是坚持和同伴一起到首都利雅得参加决赛。“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上的一棵苍松,就做山谷中的一丛灌木,但一定要做溪边最好的一丛小灌木;如果你成不了灌木,那就做一棵小草,让道路因你而更有生气……”王索丽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了诗歌中,做到了最好的自己,最终获得第二名。
“3年前,我与中文结缘。我很庆幸自己能在最美的年华遇到中文,中文诗歌赋予我力量,带给我美好的感觉。”王索丽说。
对如张云飞、毛天佑、王索丽一样的沙特年轻人来说,正是中文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美好的改变,也将他们和中国连接在一起。
链接▶▶
第21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沙特赛区决赛分中文演讲、才艺展示两个环节。参赛选手用质朴的文字和饱含深情的表达,生动诠释了汉语为桥、“天下一家”的比赛主题。
据悉,2019年,沙特政府宣布将汉语纳入沙特王国所有教育阶段的课程之中,以使该国教育更具多元性。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