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国际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8月23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巴以和平依旧脆弱

李卓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8月23日   第 10 版)

  据外媒报道,以色列政府近日以关联“恐怖组织”为由,查封多个巴勒斯坦组织设在约旦河西岸的办事机构。这些组织则否认以方“涉恐”指认。在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达成停火协议后不久,巴以关系再起波澜,引发外界关注。

  摩擦不断

  一直以来,巴以关系波折不断,近期又陷入新一轮冲突。综合外媒报道,本轮巴以冲突始于8月初。以色列军队逮捕杰哈德领导人巴塞姆·萨阿迪等人,并于5日正式向加沙地带发动空袭。杰哈德随后向以色列发射大量火箭弹。有分析指出,此次交火是一年多来巴以之间最严重的冲突。

  联合国通报显示,以色列3日内对加沙发动了147次空袭,杰哈德向以色列共发射约1100枚火箭弹和迫击炮弹。冲突造成46名巴勒斯坦人死亡,360人受伤,70名以色列人受伤。连日来,战火下的加沙地带道路关卡封锁,货物运输阻滞,大量工厂被迫停工,民众饱受断电之苦。据中东媒体报道,以色列南部数十万居民正常生活秩序被打乱。

  持续交火3日后,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8月7日晚达成停火协议。协议生效后,巴以多地仍时有局部冲突。据以色列媒体报道,14日,耶路撒冷老城发生枪击事件,嫌疑人是一名来自东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18日,以色列以关联“恐怖组织”为由查封多家巴勒斯坦组织办事机构。巴勒斯坦政府批评说,以方查封上述组织是“危险的激化局势之举,意在压迫代表真相和正义的声音”。巴方敦促国际社会推动这些组织恢复正常运行。

  联合国安理会近期通报表示,当前,巴以局势依然十分脆弱,停火协议有待进一步落实。

  症结难解

  “巴以之间的冲突不会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李伟建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本轮冲突的导火索是以色列对杰哈德领导人的袭击,但根源是巴以双方在主权问题上的长久矛盾。

  “巴勒斯坦独立建国的愿望长期受以色列压制。以色列凭借强大的情报网与军事力量,对巴勒斯坦实施周期性打击,阻碍巴方形成威胁性军事力量。巴勒斯坦军力薄弱,无法依靠武装争取独立建国;而一旦诉诸谈判,巴勒斯坦很难接受以色列提出的条款。”李伟建指出,在根本矛盾得到妥善解决前,冲突仍会反复上演。

  近日,《耶路撒冷邮报》披露了一封美国前总统特朗普2020年发给以色列前总理内塔尼亚胡的秘密信件,信中谈及巴勒斯坦建国等事项,并授意以色列吞并约旦河西岸。“美国上届政府一味偏袒以色列,实际上加剧了巴以之间的分歧和矛盾。”李伟建说。

  本轮军事冲突还是以色列政客谋划的一步“棋”。以色列分析人士称,该国看守总理拉皮德出于政治利益发动军事行动,意在为今年11月的选举谋取声誉和支持。此前,拉皮德因缺乏战时领导经验备受该国批评人士指责。另有分析指出,在此轮冲突中,以方区别对待巴勒斯坦内部派别,意图分化巴勒斯坦各武装组织,削弱其内部凝聚力。

  不容乐观

  “停火并不意味着实现了长久和平。”李伟建指出,从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彻底化解巴以冲突的条件并不具备。

  “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巴以问题渐显边缘化趋势,所获舆论关注有限,个中矛盾或将被短暂停火遮蔽。”李伟建分析,一方面,美国作为对以色列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忙于搅动“印太”局势、拉拢盟国制裁俄罗斯等,无暇顾及巴以问题;另一方面,过去,阿拉伯世界扮演支持巴勒斯坦的后盾力量,如今阿拉伯世界内部问题多发,已是自顾不暇。本次冲突中,阿拉伯国家的反响或声援远不及以往。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8月轮值主席,中国近日主持召开了巴以冲突问题紧急公开会。中方代表张军主持会议并发言,呼吁国际社会尽快重启和平进程,采取实质性步骤推进“两国方案”,早日实现巴勒斯坦问题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化解巴以冲突有赖国际社会的真正支持。“中国一直在呼吁解决巴以冲突,乃至更大范围的中东问题,但总体的国际环境并不乐观。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曾象征性提出对巴施以经济援助,以劝诫巴勒斯坦放弃对主权的追求,最终因收效甚微而不了了之。加之分化的阿拉伯世界纷纷收缩战略视线,对解决巴以问题显力不从心之态。”李伟建指出,只有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并愿意为之充分投入精力,这一地区问题才有可能迎来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