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科教观潮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8月2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超越为分数“教”“学” 塑造学生理想样貌

唐江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8月22日   第 09 版)

  我所在的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虽然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但面对的办学压力与改革难题与其他地区县域高中是一样的。

  学生如果没有好分数,就难以应对高考,但如果只有分数,肯定无法赢得未来;学校如果没有高的升学率,就没有高考竞争力,但如果学校的教育只关注升学率,那么就难以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如何统筹平衡、转变育人方式,真正把教育理想在普通高中做出来?我认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积极担当国家使命,用创新精神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将其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实践。在这方面,我校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

  坚持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引领。高中的育人目标一定不是培养只会做题的考生,必须坚持“五育”并举,着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国家课程方案将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描述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我们学校将其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将“毕业生形象”表述为“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成为引领学生自我塑造的理想样貌。

  坚持以健全的课程体系为支撑。丰富选修课程,整体设计了“涵育项目”与评价体系。高中3年,所有学生在修满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144个学分的同时,都要实现每天锻炼1小时、完成40小时公益服务、完成600万字经典阅读、完成40项必做实验、完成每周校园劳动轮值、掌握分声部合唱技能等“十项百分百行动”,通过相关考核,才能获得“毕业生形象”证书。

  坚持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在“教—学—评一体化”中促进有效学习,减轻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方法上,改变单一刷题模式,推进学科典型学习方式。在工业设计坊,应用技术语言创制物化作品,奠定卓越工程师的技术规范与实践能力;在项目实验室,“用实验实证假设,用数据表达结论”,像科研人员一样探索研究;在“高端法务”“口述历史”“经典戏剧”课程中,以人文职业的专业方式组织学习;模拟城市环境建成学生邮局、银行、诚信超市、食品检验检疫中心等模拟学习空间,学生以社会岗位角色参与校园公共事务,服务他人、自主管理。在教学组织上,改变固定班级教学,深入实施选课走班。

  面对“3+1+2”新高考模式,我们探索出“行政班与教学班同在、选科组班与选课走班并行、线下选课与‘云上’走班互补”的“省锡中模式”,为县域寄宿制高中走出了一条既充分满足学生需求,又不额外增加管理成本、便捷高效的选课走班新路子。在发展指导上,积极完善协同指导机制,注重加强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在把握个性特长基础上,将课程选择与大学专业、职业方向联系起来,进而与建功立业、贡献国家的事业等贯通起来。引导师生超越为分数“教”和“学”的功利驱动,让理想信念照亮他们的生涯规划。立足无锡近代工业发祥地、苏南乡镇工业发源地的办学背景,与高校联手探索高中工程教育的实现路径,为实业兴国、“工程师红利+创新驱动”打下宽厚的人才基础。近年来,我校学生职业意向明显转变,临床医学从入学时的3%左右提升到毕业时的14%,工程科技类由不足15%提升到42%以上。

  全面提高办学质量,要有“底线思维”,必须确保学生每天睡眠8小时、每天运动1小时,坚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推进育人方式变革,要有“平衡思维”,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设定有限的目标、依靠专业的探索、相信时间的力量,久久为功。

  (作者为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