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万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8月05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好声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8月05日   第 07 版)

  ▶借助文艺创作以及互联网技术,全景、动态呈现革命文物样态与历史,是增强革命文物吸引力与传播力的有效途径。北京市已有相当一部分革命文物及纪念地管理单位设置新媒体宣传平台,积极主动发声,不断输出优质内容,加强革命文物的宣传推广。相关各方还需要不断尝试拓展线下互动式体验的空间,推广参观革命文物及纪念地的打卡、集章等活动,既有效宣传革命文物背后的历史和故事,也提升民众的参与感、融入感和获得感。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林绪武谈让革命文物活起来

  ▶谈到粤港澳大湾区,人们自然而然想到的是经济、交通、城市的建设与连通,殊不知,“共建人文湾区”也是其中核心要素之一。有着丰富人文资源和丰厚文化传统的粤港澳大湾区,经过时光的千锤百炼,形成了岭南文化与中西文化融通的景观,为“共建人文湾区”提供了扎实支撑。可以预见的是,由粤港澳三地共建的人文湾区,将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开放创新型湾区。

  ——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省作协副主席丘树宏谈“共建人文湾区”

  ▶衡量戏曲艺术的现实发展、人才成长状况,武戏、丑戏及其人才现状是一个重要指标。在戏曲诸多行当中,生、旦最容易被“看见”,出名剧种的名角往往是生、旦挑头人。然而,戏曲行业具有独特的“一棵菜”精神,“四梁八柱”对于一个剧种的完整性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其中武生、武净、武旦以及丑行,因其技艺的难度,对从业人员的练功频率、身体素质有着极高要求。“一日不练十日空,十日不练百日空”,戏曲武行演员台上的神采、光彩炫目的技巧,全来自日复一日的勤奋练习。丑行也如是,对声音、腰腿、表情的要求一点儿不能少。目前武戏、丑戏的良好传承与发展,一方面体现了剧种的全面与良性发展,另一方面显示出了武戏、丑戏青年人才的水准。

  ——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教授颜全毅谈戏曲中的武戏、丑戏

  ▶自古以来,衣食住行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而衣排在首位,不仅因为衣服是御寒遮羞之物,更因为它是文明的化身和礼制的表征,衣裳、冠冕、装饰应用于社会的不同层面。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时尚之风吹拂人面,“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服装的审美情趣越来越浓郁。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研究员田率谈服装的审美

  (苗  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