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旅游天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8月03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绿满百年矿山

张强勇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8月03日   第 12 版)

  百年锡矿山满眼绿意。

  晨光微露,淡雾氤氲。坐在去往矿山的车上,穿过一个又一个村庄和山梁,绕过一个又一个弯道和山坳,展现在眼前的是起伏的山峦、绵延的花海、潺潺的溪流以及游弋在山峦之上的云霭。崭新的草砂油路曲折蜿蜒,如绿色的飘带在空中曼舞,从山脚一直延伸而上。路旁新栽的桂树、茶树、桐树闪着晶光。驶入矿山,窗外的景致中又多了厂矿、巷井。此刻,矿山缓缓醒来,显出秀美的轮廓。

  脚下的这座“锡矿山”,采出的是锑。《宝庆府志——山川志》中记载:“井盐山之西,有曰锡矿山,其上产锡。”可见当时以讹传讹,将矿山生产的锑误以为是锡,为其正名的是一个叫邹源帆的新化人。1896年,湖南巡抚陈宝箴起用邹源帆为湖南矿务局提调,他带领“探山郎”晏咏鹿、“风水先生”刘履斋来到矿山探矿,发现了明末炼剩丢弃的矿砂,将样品运到长沙化验,得知矿砂叫安得莫尼,也就是锑。从1897年邹源帆在矿山采掘了第一筐锑砂,及至1898年晏咏鹿、刘履斋等人办起第一家锑厂,短短11年后,矿山锑产量已占全世界的一半。尽管产出的是锑,但“锡矿山”一名相传已久,便沿用至今。

  百年锡矿山还是一块红色热土,1925年6月,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派共产党员邹建武、谭国辅到锡矿山开展工人运动,成立湖南省第一个工矿企业党组织——中共锡矿山特别党支部。

  采矿要砸破地壳,或竖井、或斜井、或露天,破坏力大,从地下挖出来的矿石不计其数,百多年的开采,地底下是多大的一个空洞啊。矿洞废弃,废渣堆积,山体植被被破坏,河干了,泉枯了,地也裂了,大地成了一件碎布袍,需要用针线来缝补,最好的针线就是林和草。

  山水林田湖草修护项目,让锡矿山重现绿水青山的美丽容颜。一块高大的石碑矗立在我们眼前:“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园林工人正在培土栽树,虽然绿风吹过,芳草绵绵,树影婆娑,但仍能依稀见到裂缝纵横的蛛丝马迹。有些裂缝宽能踏进一只脚,长则蜿蜒游走直到望断之处。但是所有的缝隙下都有树根和草根穿过,这些植物的根系在地下“飞针走线”,已“分家”的泥土被拉紧。曾经乱石堆砌的荒山秃岭上,花草傲然绽放,竞相吐绿,如毛细血管般的山涧小溪在矿山的大地上流动。

  走入矿山,我心中似有一股清泉在涌动。朝阳在东边升起,万道霞光照射着大地,啾啾的鸟鸣从山涧或远或近地传来,天籁般的声音溢满整座矿山。微风拂过,捎来淡淡的花香和蛙鸣。龙虎山、穿风坳、田再凼、宝大兴等水源涵养林基地里,培植了草皮,栽种了铁树、菊花、月季、红叶石楠、茶树、紫薇、柏树、春鹃、七里香、黄杨球等植物,变成了花红草绿的生态园。盘山的绿道风光旖旎,户外爱好者在此徒步、骑行、长跑,如在诗画中。太阳能路灯的灯箱上,按“山水田林湖草”的分类,彩绘着相关诗词,将人们带入一个人文之旅:“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水满平川月满船,船轻撑入藕花边”“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湖光秋月两相和”等。读之让人神清气爽,仿佛回到唐宋,陪王维、苏轼悠游于山林。

  行走矿山,触摸古老岩石上斑驳的旧痕,丰富的地质化石资源让人震撼。矿山的煌斑岩脉,有着珊瑚、菊石、牙形刺、竹节石、腕足类等古生物化石,这里是中国地质学会公布的首批地质文化村,矿山又多了一分神采。

  信步矿山,古老的矿山已蜕变成市民、游客心中的“桃花源”,这里沉静而厚重的山水,让人们沉浸其中,感受着“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的闲适与安宁。

  缘山而下,我又遇到一片油茶林,从山脚到山坡,满目皆绿。树上已挂满果子,正蓄积能量等待最后的成熟。我知道,这浓浓绿意中蕴藏着这座绿色矿山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