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时,我就读于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学院,圣马丁学院的图书馆就像一个藏满珍宝的宝库,在这里可以找到任何想要翻阅的资料。
记得有一次,我在图书馆找到过一本出版时间很久的杂志,岁月的洗礼让它的纸张陈旧,书中还夹杂着曾经的读者留下的读书感悟、笔记等,让人对它格外珍惜。我猜测,这本书的年龄约有百岁。
在圣马丁学院,学生常将阅读感想留在书中,比如贴个便利贴。有趣的是,下一名借阅的同学看到这些感想,就和上一名阅读者建立了连接。有时,几名前后翻阅同一本书的学生甚至形成了一个“讨论组”,互相交流,碰撞出灵感,给更多读者以启发。
我是一名艺术生,看书的目的通常是为设计的作品找理论支撑,因此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将书中提到的方法拿到现实中实践、验证。在圣马丁学院,我常选择和自己项目相关的书籍阅读,既有趣味,也让我受益匪浅。比如,有一次我从书中看到了“治愈性景观”的概念,很是好奇,于是去实地考察,走访了一些现实中的治愈系花园,观察它们是如何设计的。这让我对纸上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文字定义有了具体的感知。
本科毕业后,我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攻读研究生。其间,我的阅读体验又有了新的变化。我选择的专业偏向理论研究,因此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生的线下阅读转到了线上,我每天最常访问的是学校的线上图书馆。读理论书是相对枯燥的一件事,为了跟上作者思路,我会在读书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
我有一项作业是做阅读笔记,导师要求学生将文章或书本的内容理解后,对阅读笔记做出个性化的设计,比如通过画图表达读后心得,用彩色色块标出重点等,最后呈现的阅读笔记色彩斑斓,生动有趣。有时,我看到其他同学设计的笔记,会被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折服,同时暗想我还可以从更多角度来发挥创造力。完成这样的阅读笔记,令我更加喜欢读书,有时我还会把生活中的一些碎片下意识收集起来,这样就可以结合我当时阅读的书籍,放进阅读笔记里。通过这样的创作,我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书籍作者的想法。
对于艺术生而言,在阅读时,联想到生活里的大小事可以碰撞出新的创作灵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后,知识可以被更有效地吸收。我也明白,学习的过程是没有止境的,我会继续在阅读的世界里探索、发现并创造。
(作者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视觉设计专业中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