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华侨华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7月27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比利时华裔青年和她的东北“蓬皮杜”

王艺霖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7月27日   第 06 版)

  图为比利时华裔徐比莉在活动中演讲。
  受访者供图

  图为沈阳1905文化创意园街景。
  网络图片

  “这是1937年沈阳重型机械厂保留下的完整吊车,我经常开玩笑说,这是我收藏的最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徐比莉说。

  1986年出生的徐比莉,是成长于比利时的第四代华裔,幼时经常随父母来中国旅游。2011年,她以一名创业者的身份来到沈阳。

  初到此处,徐比莉动容于其间的烟火气和人情味。但她发觉城市中缺少了一些“文化味”。“艺术不是奢侈品,城市发展需要文化充实,大众需求也必然会产生文化消费。”她认为。

  那时,曾为新中国炼成“第一炉钢水”的北方重工沈重集团二金工车间搬迁不久,只留下一栋栋承载几代人记忆的老厂房。望着闲置的工业遗迹,徐比莉大胆设想,为什么不打造一座与工业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综合体?

  沈阳1905文化创意园由此而生,“1905年是中国电影起源年,也是沈阳工业的起源年,第一家工厂入驻铁西区。保留1905这个数字,让大家记住那段震撼的工业历史。”作为创始人和CEO,徐比莉谈及创意园命名缘由时这样说。

  巴黎104艺术中心、纽约soho商业区、北京798艺术区,工业活化再利用并不少见。2012年承接“年逾八旬”的工业遗存后,徐比莉考察国内外优秀文化市场,沟通链接本地文化娱乐行业,逐渐形成“沈阳特色”。

  在黑色钢梁铁架间,打造“犀牛市集”,一个个文创小店每年吸引几十万国内外游客;与多个文化机构、艺术院校合作,发起“国际当代戏剧节”;举办国际青年艺术家驻在计划、中法文化节、日本电影回顾展等活动……这座1万平方米的“老厂房”,成为沈阳对外文化活动最密集的地方。

  “沈阳人喜欢‘撸串’喝啤酒,我们就开发了‘花毛一体’等文化衍生品。”徐比莉介绍,“1905”已自主打造多个极富流量与影响力的品牌形象。

  阳光从16米的高处穿过一排排玻璃斜顶,洒在纵横交错的钢铁连廊,投射在原生态的水泥地面上,徐比莉钟爱的暖黄色吊车完整地“躺”在艺术空间中。时间没有抹去浓郁的工业风格,还吸引来更多本土原创力量。

  如今作为沈阳最成熟的文化创意园区,“1905”受到文创从业者青睐。“音乐人、设计师、戏剧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这里逐梦、圆梦。”徐比莉说。

  “1905”也打通了沈阳工业活化的“任督二脉”。中国工业博物馆、奉天工场、红梅文创园等,将见证过新中国工业辉煌的老旧厂区,改造成延续城市成长记忆的载体。文化的“种子”在沈阳生根发芽。

  “很欣慰用十年时间打造这样一张文化名片,很高兴看到文创产业在这里遍地开花。”徐比莉希望,有更多的文化从业者选择沈阳的文化平台。

  (据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