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电 (记者尚栩、杨骏、司源)一身汉服、轻纱遮面,一只中国结、一把古筝,留学法国的中国“古筝姑娘”彭静旋在巴黎塞纳河畔、波尔多街头广场一次次令当地听众折服于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一跃三尺、凌空劈叉,一把红扇、一副水袖,在英国教学的中国舞者马蛟龙在伦敦塔桥、特拉法加广场一次次让当地观众惊叹于中国古典舞蹈的风采。
到底什么是国风?“我认为的国风是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基础,经过现代化创作的一种国有风范。”马蛟龙日前这样回答记者。
七岁习筝,已经在法国求学多年的彭静旋说,她在法国街头表演古筝的初衷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分享美好,分享音乐”,“将古筝作为桥梁,让更多的法国人认识和了解我们的乐器”。
回想起第一次在异国街头表演的经历,彭静旋说,当时心里还比较忐忑,选择的曲子是一些中国传统的筝曲,比如《高山流水》《渔舟唱晚》,“在后面的表演中,我就加入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西方歌曲,把它们进行中国风的演奏”。
“每次演出,观众的反应都很积极,让我深受鼓舞,”她说,“在远处会有小姐姐画我,之后把画送给我,说非常开心能够在美丽的午后与我相遇;还有一些老爷爷、老奶奶,他们在听我演奏后说,能够从音乐中感受到中国的山山水水,非常想以后有机会可以去中国走一走、看一看。”
十二岁习舞,来自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的马蛟龙几年前公派到伦敦教授中国古典舞。他说,开始在英国街头拍摄舞蹈视频属于机缘巧合,当时受疫情影响,他不得不在线上授课,每天还要在家里训练,保持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但家里空间有限,舞蹈动作施展不开。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热门旅游景点格林尼治公园拍摄了一段舞蹈视频,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他就此开启了自己的“视频拍摄”之旅。
“现在,制作分享视频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它是向更多观众,特别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古典舞的一个很好的方式,”马蛟龙说,“我的每一个视频其实并不是在街头表演,而是我作为中国人,通过手持中国传统道具,比如红扇、水袖,与西方风景和建筑的一种融合,也像是一种不同方式的对话。”
马蛟龙说,他的英国学生们不是专业舞者,在未来的教学中,希望他们不是简单地模仿舞蹈动作,而是将学习中国古典舞作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对于未来,彭静旋希望能够在学习之余,继续享受街头演出,同时也能把古筝介绍给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