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嫂一边起床,一边瞅着窗外不远处的山峦。她说她好像听到鸟啄柿子的声音。黄哥说怎么会?但说完后,也睁大眼睛去打量。这时,远远近近的柿子树的确是红,满山遍野的红,像一条红色的大河,滔滔起伏地流去。
每到这个季节,山脚下红岩村的村民就忍不住把喜悦挂在脸上,像是挂在树上的红柿子,一脸的光彩。黄嫂也不例外,自从种上柿树,起床就盼秋天到来。春芽才冒了个头,就恨不得秋风刮起,柿叶金黄,满树的柿子吊得“叮叮当当”。因为,这个时候来红岩村旅游的游客就会每天爆满,全国各地的方言和外国话,在家门口就全听得到!
原先,黄嫂种柿子也不懂这么多道道,种就种了,能卖一点柿果算一点,赚点小钱过日子好了。后来,家家越种越多,周围的山坡全种满了,种出了一片天地。柿子一红,城里人就赶来拍照,穿得红红绿绿,还有长长的围巾甩来甩去,花花的纱巾飘过头顶,穿汉服的姑娘,穿旗袍的阿姨,打着纸伞,摇着团扇,玩到夜晚还不想走。红岩村人好客,不走就留下来吃饭、喝油茶;如果还想看早起太阳下的红柿子,住一夜呀!看早起的太阳照在柿子上,温温的,暖暖的,那才叫红得好看。一来二去,黄嫂也像村上的乡亲一样,扩大了种柿子树的面积,还挂起饭庄的招牌,又办了一家客栈,日子比过去种田忙得多了。
当第一辆旅游大巴停靠在村边的时候,黄嫂和黄哥已经在屋前的院场里摆弄起柿子,忙得风风火火。打量屋子,是一套3层楼的小别墅,屋顶架有太阳能;阳台和门前的空地几乎全被柿子占满,有用线条串起来晾晒的柿子,有放在大簸箕翻晒的柿子,在架子上一层层摞起,整整齐齐。随着黄嫂脆脆一声:客来了呀!那些走进村庄的游客围上前来,开始对柿子品头论足:好红,大个!够新鲜!黄嫂招呼:欢迎大家来柿子乡做客,我们的月柿个个包甜,随便尝。有不客气的游客,拿起柿子就咬,一口下去,甜软的柿肉,从舌尖一直滑进了肠胃,像喝了蜜汁一般。又有游客拿起一个柿子问:为什么叫它月柿呢?黄嫂笑着从货架上拿起一个晾干的柿饼高高举起:这么圆,这么金黄,这么透亮的柿饼,像不像中秋的月亮呢?众人一看,还真像。便月柿、月柿地喊开。
这边,黄哥扎好围裙,启动柿子削皮机,摆开架势,将一个个柿子皮薄薄地削去,留下柿肉,软软地往簸箕一摆,便完成了做柿饼的第一道工序。好些凑热闹的游客想试一试手,黄哥爽快地答应:想学做柿饼的,今天包教会啊!像资深的老师傅。其实,站在自己村庄的柿子舞台,黄哥见惯了天南地北的朋友,不怯大场面,讲熟悉的柿子,讲柿饼的做法,黄哥气定神闲,张口就来。岂不知,黄哥早就把自己活成了一枚耀眼的柿子。
载游客的大巴又陆续来了好几辆,下车的游客,一颗心早被红红的柿子捂热、唤醒。迫不及待跃入山林的游客,像跃入一道道红色的波浪,开始尽情快乐地嬉戏。望柿满枝头,游客喊着:柿柿如意,心想柿成,柿柿平安!此起彼伏。一个个“柿”字,送出的全是美好祝福。而这样的画面,正是黄嫂、黄哥和众多的乡亲辛勤劳作创作的作品。
黄嫂像疼爱娃仔一样疼爱那些柿子。难怪,梦中醒来的黄嫂会担心鸟啄柿子,一个母亲的柔软和细腻已经不言而喻。但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这样的爱心呵护,怎么会有好日子过?怎么能住上新盖的小别墅,当上致富能手!是柿子的甜美,酿造了山村的甜美!如今,山村成了生态旅游村,还创办了月柿节,修建了风雨桥、游泳池。来旅游,来看满山的红柿,随你到哪家都能吃能住;倒退些日子,这样的风光想都不敢想。
这些年,黄嫂站在秋天的门口,接来雁群般的游客。这不,刚送走一批游客,马上又来了一批。黄嫂又是笑脸相迎,这回,她对游客讲的是柿饼的功效,柿饼可以止咳、降血压、减肥……为丰收忙碌的景象,好像一幅写意的中国画,红红火火地喜人。讲到后面,黄嫂忽念出一首诗来答谢游客,是苏轼写的柿子诗:柿叶满庭红颗秋,薰炉沉水度春篝。松风梦与故人遇,自驾飞鸿跨九州。听完了黄嫂的朗诵,游客赞叹,惊讶于黄嫂还会苏轼的柿子诗。黄嫂就捂着嘴巴笑说:嘴笨,背了两天才背出来的,大家来看柿子,想增加点文化味道。见笑了!
一番话,引来游客的叫好和阵阵掌声。这时候,月柿乡的美好色彩才大大方方地展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