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台港澳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7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外资机构看好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新机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7月11日   第 04 版)

  新华社香港电  (记者陆芸、李柏涛)一项新政策的出台,让法国人卢俊义强烈地感到把公司设立在中国香港是一个“再正确不过的选择”。

  去年10月,由法国与比利时公司合资的新曦资产管理公司在香港拿到营业牌照,卢俊义担任首席执行官。公司通过“沪港通”“债券通”等互联互通机制购买内地的股票和债券,帮助欧洲的投资者分享中国发展机遇。

  “进入中国市场太重要了,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选择在香港成立公司的原因。通过互联互通制度安排,我们可以每天购买中国的债券和股票,流动性大大增加。”卢俊义说。

  近日,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再扩容。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简称“互换通”)将于6个月后启动。这意味着境外投资者可以通过该机制购买中国市场的金融衍生品,满足其管理利率风险的需求。

  “‘互换通’可以帮助我们对冲风险,我们也计划在未来推出衍生品产品供投资者选择。”卢俊义说。

  在“互换通”发布当日,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也正式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从股票到债券再到衍生品,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搭上了中国发展的快车。而境外机构的差异化需求也加速了内地金融市场的创新和发展,提升了市场流动性,形成良性循环。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境外机构透过“债券通”等渠道持有债券的数量约3.7万亿元,比“债券通”开通时的数量上升超过3倍;总交易额也由2017年7月的310亿元增加至2022年5月的6750亿元。

  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在这里设立全球或区域总部。中国持续的扩大开放也增强了它们长期扎根香港的信心。

  全球投资管理公司景顺固定收益亚太区主管黄嘉诚告诉记者,随着市场准入的便利化,投资中国资产的机构类型也不断增加,从传统的零售基金扩大到外国央行或货币当局、主权财富基金、商业银行和养老基金等。

  黄嘉诚说,在岸人民币债券与中国股票市场、其他主要债券市场的相关性都较低,这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多元化投资机会;且在岸人民币债券的历史违约率远低于全球其他市场,这也为投资者提供了独特的价值。

  “事实上,海外投资者对于在岸人民币债券还是低配的。我们长期看好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全球资金流入。”黄嘉诚说。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债券市场。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达到4万亿元,约占全市场总托管量的3.5%。

  对国际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卢俊义说,欧洲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非常大,随着人民币持续国际化,公司将在未来几年增持人民币债券,特别是绿色债券。“中国注重环境保护和节能减碳,这和我们的投资理念非常契合。我们会购买更多的绿色债券。”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此前指出,借着与内地的紧密联系,香港可带动全球资金流入内地碳市场。特区政府将把握国家“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一带一路”等机遇,推动香港成为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枢纽。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互换通”将与“债券通”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内地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深度及广度,也会为香港金融机构创造更大机遇,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风险管理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