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外媒看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6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数字经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专家解读)

■受访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丁明磊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6月20日   第 10 版)

  图为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的一家科技企业数字化车间,工人在制作5G终端产品的数据线。
  朱海鹏摄(人民图片)

  德国专利局(DPMA)近日公布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在数字技术方面的创新步伐大大加快。在与数字化相关的所有重要技术领域,2021年在德国登记的中国专利数量较去年显著增加。

  德国电视一台日前以“在数字专利上领先美国,‘中国创新动力巨大’”为题刊文称,DPMA的最新报告显示,在充满希望的“数字通信技术”领域,包括与新的5G移动通信标准相关的发明等领域,中国拥有4308项申请,比去年增长6.8%。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拥有4115项申请的美国。

  

  近年来,中国数字技术专利数量显著增加。成就背后,是一批中国科技领军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机遇中孕育成长,在全球竞争环境下高速增长获取发展优势,在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国际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创新竞争力。成就背后,是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应用和数字经济在中国蓬勃发展,不断重塑经济新格局。

  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数据,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9.2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达38.6%。从信息基础设施极端落后,到建成全球最大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从以传统行业为主,到互联网应用加速普及,在线教育、网络医疗、云办公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中国千行百业加快转型升级,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凸显,源源不断地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以信息技术为主导并与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技术等深度融合、群体跃进的方向加速演进。数字技术进一步彰显“头雁效应”,其深度应用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以数字技术为主导的变革正在加速产业分工和经济格局的大调整、大重构。数据这一关键生产要素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对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作用日益凸显。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深入推进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做大做优做强中国数字经济的重要抓手。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强调“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下,中国数字技术创新呈现出强渗透、广覆盖的突出特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数字经济将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释放更大潜力。一系列“互联网+”经济新业态相继诞生,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成为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动力,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持续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数字消费持续释放居民需求潜力;数字技术还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时空限制,数字贸易等新型贸易模式发展畅通了国内国际经济循环。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社会氛围,为数字技术创新提供了领先市场和应用场景优势。近年来,中国大力建设以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为数字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国在信息、通信、互联网等领域,不仅完成了超大规模的全民普及和接近全消费场景的覆盖,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络和极具扩展性的社交网络,还积累了庞大的数字技术使用人群。例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期间,有200多项科技成果得到应用,涉及绿色能源、5G共享、智能餐厅、自助售卖、科学防疫、智慧观赛等几乎所有与赛事有关的场景。围绕这些场景应用,500多家机构、万余名科研人员形成协同研发和创新,大大提高了数字技术的集聚和应用扩散。

  面向未来,应进一步加快数字技术对经济的赋能作用。一是要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特别是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进一步释放数字化红利、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是要以数字技术应用赋能共同富裕。数字化方式将有效打破时空阻隔,提高有限资源的普惠化水平,促进教育、医疗、服务等的均等化。三是要大力支持科技领军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发挥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优势,整合集聚创新资源,提升中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多活力。

  (本报记者  李嘉宝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