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中国品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6月10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奋发不懈,百炼成钢(品牌论)

韩 鑫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6月10日   第 10 版)

  “百炼钢”化作“绕指柔”,薄如蝉翼的“手撕钢”为航空航天、高端电子制造保驾护航;镀锌工序加装黑色耐指纹膜,使家电面板表面光亮、不留指纹,供给突破创造全新需求;加工精度比头发丝还细的“笔尖钢”,让圆珠笔尖用上中国造……近年来,国产特种钢产品从“跟跑”向“领跑”加速转变,折射出中国钢铁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回望中国钢铁产业变迁,从生产平平无奇的“大路货”到制造高端先进的“俏尖货”,这正是结构转型和艰苦创新反复淬炼的结果。

  “刮骨疗伤”去产能,为钢铁业“浴火重生”创造新机。为摆脱亏损阴霾,中国钢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实施了世界钢铁发展史上最大规模的产能更新计划。“十三五”期间,累计压减钢铁产能1.7亿吨,取缔超1.4亿吨“地条钢”。“僵尸企业”和落后产能应退尽退,让优势产能得以充分发挥,为企业搞研发、促转型提供了本钱和底气。过去5年,中信特钢研发费用达到销售收入的近3%,宝武马钢研发投入率从2017年的1%提升到去年的近4%,通过加大技术投入,优化工艺流程,实现研发突破,为促成一项项创新成果、冲破一次次技术垄断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苦练内功”谋创新,让钢铁业走上新路。无论是“补短板”打破国外垄断的“手撕钢”,还是“填空白”刷新世界纪录的缆索钢,背后都是企业“十年磨一剑”的默默坚守。为成功叩开0.02毫米不锈钢箔材的大门,太钢技术团队历经10余年攻关,先后进行700多次试验,攻克170多个设备难题、450多个工艺难题;从研发到下线历时数年,中信特钢啃下“缆索钢”这个硬骨头,一根钢丝能拉起5辆小汽车,创下世界最高强度纪录……一代代中国产业人、科技人耐住寂寞、潜心研发,助力钢企焕发全新产业竞争力的同时,更让钢铁业告别粗放发展的老路,大踏步迈上创新发展的新路。

  钢铁是工业的“粮食”,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近年来,通过与高铁、家电、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紧密合作,国产特钢的品种更多、性能更强、市场更广。未来,钢企仍需加大投入、补齐短板,攻克更多关键核心技术,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添薪蓄力。

  立足新发展阶段,钢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已然清晰。前不久,《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期待雄踞世界钢铁业“半壁江山”的中国钢铁工业能奋发不懈,再上发展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