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地方之窗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6月09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强化“上游意识” 勇担“上游责任”(新实践 新思考)

王欣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6月09日   第 10 版)

  境内长江干流里程691公里,三峡库区涵养全国35%的淡水资源,事关长江中下游3亿多人饮水安全……重庆,依山而生,因水而兴。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重庆肩负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近年来,重庆强化“上游意识”,勇担“上游责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治理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成为这座山水之城的主旋律。

  把修复长江生态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做到统筹谋划、整体推进。重庆划定了2.04万平方公里、占辖区国土面积24.82%的生态保护红线;同时坚持水进人退,兼顾“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统筹规划长江岸线资源,清理整治长江干流利用项目、非法码头,编制完成市级和28个区县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如今,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森林覆盖率超过50%,生态屏障区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生态家底愈发厚实。这充分证明,把保护放在更重要位置,不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维系生态需求与生态供给的平衡,才能激发长江活力,为子孙后代留下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

  久久为功,创新机制,激发全域保护长江生态的积极性。城市有界,但保护长江并非一城一地之事。重庆坚定不移做好机制创新这篇大文章。首创提高森林覆盖率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全面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设全国首个“碳惠通”平台、携手四川在全国最先建立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以有效机制推动形成全域各地共抓大保护的生动局面。“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突出的是一个“共”字。唯有各方同力协契、凝心聚力、计长远利,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为经济发展带来丰厚的红利。重庆摆脱路径依赖的惯性,做厚绿色家底:2021年,重庆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8.6%;全市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的45.4%提高到2021年的54.5%;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稳定保持为Ⅱ类……依托青山绿水,重庆积极发展气候经济、山上经济、山中经济、水中经济、林下经济;淘汰高耗水高排放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智慧农业等产业。一手做减法、破除旧动能,一手做加法、发展新产业,既为环境减负又为生态增值,让长江更清、产业更兴、百姓更富。

  强化生态治理、推进机制创新、优化产业结构,重庆正在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在渝东北,奉节县青龙镇大窝社区改造荒山4000余亩,栽植各种树木90万株,当地森林覆盖率提高到90%;在渝东南,打击乱排乱放,遏制无节制捕捞成为当地共识;在渝西,成功破解南川石漠化难题,实现生态修复和群众脱贫增收的双赢;在主城区,广阳岛商业开发被踩下“急刹车”,如今长江上游的这座第一大岛屿,草木茂盛、碧波荡漾……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重庆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实现科学、有序、高质量的发展,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成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一个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