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50年前的这一天,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这也是历史上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探讨保护人类环境问题。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面临越来越多的严峻挑战: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和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更为经济社会发展、各国环境治理蒙上阴影。
于是,联合国在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时,再次选择了50年前斯德哥尔摩会议上那句振聋发聩的口号——“只有一个地球”。
中国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世界呼声中,“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成为响亮的中国声音、坚定的中国答案。
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需要各国凝聚全球行动、全球合作的同心。生态环境问题无国界,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共同的问题,需要共同解决。中国坚定不移坚持多边主义,与各方一道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全面平衡有效持续实施。截至2020年底,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开展生态环境国际合作与交流,与60多个国家、国际及地区组织签署约150项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文件。从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到启动中非环境合作中心,再到强调将生态文明领域合作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内容,中国行动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需要各国拿出切实完成环境治理目标的雄心。中国为此付出巨大努力。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这是中国的庄严承诺;率先出资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这是中国的切实行动。2019年以来,中国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核心预算的最大捐助国。中国还是全球环境基金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捐资国。中国的诚意和行动,世界有目共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厄·安诺生认为,一个强有力的、中国深度参与其中的多边体系,是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的关键。
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需要各国增强推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恒心。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明确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去年初,云南野象的北上、南归之旅,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以绿色为底色的中国发展故事。在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家喻户晓,更成为融入经济发展血液的重要基因。中国正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与恒心笃定前行,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需要携手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唯此,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共享繁荣。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