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农林大学专家团队再次来到衢州市常山县辉埠镇路里坑村。眼前的村子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修竹茂林间散落着农家乐、民宿,与几年前初见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景象完全不同。这个曾经的“石灰村”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间发生巨大变化,离不开钱塘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的实施。
石灰钙产业曾是常山县的经济支柱产业,年产峰值达10亿元,但粗放式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生态环境破坏。过去,在石灰钙主产区辉埠镇,飞扬的尘土和污染的碱性水严重影响了百姓的生产生活。由于常年开采,坡面长时间风化剥落,岩体原生结构面由于长期裸露,存在大量地质安全隐患。
2018年10月,钱塘江源头区域成为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作为该试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山县在辉埠镇开启了以产业整治、环境治理、提质升级为抓手的“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着力打造矿山公园,整个区域形成合理的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划分。“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共涉及6个村,总面积达5.3万亩,总投资8.98亿元。项目实施3年多来,新垦造水田735亩,“旱改水”180亩,建设用地复垦总面积720亩。同时,整个片区关停了165孔石灰立窑、201条石灰钙加工生产线、16家轻钙企业,实施矿山生态修复项目7个,修复面积达到2895亩。
村庄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通过实施农房外立面和庭院整治、道路沿线绿化景观提升等,宋畈村、路里坑村等村的生活环境得以大大改善。与此同时,辉埠镇还积极引导原钙加工企业主转型再创业,员工到工业园区再就业。40多岁的东乡村村民樊小羊,原是常山华盛碳酸钙有限公司的装车工,月收入3000多元,且工作环境对身体健康影响较大。成为浙江雪村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的打包工后,他的工作环境变好了,月收入最高可达7000多元。
如今,曾经的废弃矿山成了网红打卡地,曾经的“泥水镇”变成了一座生态城。通过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当地治理废弃矿山676亩,边坡失稳、崩塌情况不复存在,地质灾害威胁得到有效消除,矿区植被覆盖率和该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显著提高,城区空气优良率从2014年的81.8%提高到2021年的98.7%,主要地表水体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真正实现了天更蓝、水更清的环境治理效果。
“2020年,辉埠全域整治项目的生态环境整治工作被列入浙江省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成效典型案例,也入选‘美丽浙江生态环境治理十佳优秀案例’。常山县通过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不仅让百姓生活的环境好了,收入增加了,大家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生态修复让当地实现了凤凰涅槃。”浙江农林大学刘兴泉教授说。
常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常山县辉埠镇矿山生态修复整治仍在进行,将继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以高标准、严要求贯彻生态修复的全过程;并将继续引入高端企业,大力发展专用碳酸钙、纳米活性碳酸钙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