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网络世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5月25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生动有趣,开拓视野

看短视频:在“好玩”中涨知识(网上中国)

海外网 张子旭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5月25日   第 08 版)

  科普达人正在录制短视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互联网时代,知识类短视频越来越受欢迎。物理、海洋、法律……这些以往听上去高深的学科知识,现在纷纷以亲切有趣的呈现方式,在各大短视频平台掀起一股“线上学习”的风潮。

  

  “不仅好玩,还要有营养”

  “除了分析人物性格,做心理咨询之外,其实心理学还有很多非常广泛的应用。”在一条视频中,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曾祥龙正结合一部动漫作品,向网友们传播心理学的应用场景。从2020年开始,曾祥龙在学生的建议下,投身知识类短视频的制作。

  近年来,越来越多像曾祥龙这样的专家开始参与知识类短视频的制作。例如,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刑法学研究所所长罗翔通过B站(哔哩哔哩)讲解法律知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李玫瑾通过抖音分享育儿、教育知识和理念。在网友印象中以娱乐为主的短视频平台,正弥漫着越来越浓厚的学习氛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34亿,短视频用户使用率达90.5%。“短视频已经成为人们的刚需。”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说,“随着用户的需求不断迭代和升级,‘视频+’已经成为常态,视频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元。过去我们对短视频需求的理解更多是有趣好玩,而现在,有用甚至是有营养,也变得很重要。”

  有个性的创作者更受欢迎

  《2021年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显示,短视频正在成为知识获取新场景,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为目的的用户比例从2020年的36.8%增长到2021年的50.2%,乐于分享和传播知识的创作者迎来新机遇。

  在互联网时代,从事知识传播工作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受欢迎。例如,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在B站上有148万粉丝,罗翔在B站上的粉丝突破了2000万。

  专家认为,得益于短视频的发展,作者有了更大、更灵活的空间进行自我表达,创作者与观众的交流更加密切。高度的互动性除了让创作者的内容更能满足观众需求,更让创作者与观众之间形成了一种亲近感。新媒体更能全方位地展现个人特征,这也让很多富有个人魅力的创作者受到更多关注。例如,除了专业的知识,汪品先对海洋科学的热爱等个性特征也是其吸引网友的重要因素。

  “个人品牌会让知识传播更感性,更加具有个性魅力,用户也容易被创作者的个性,比如幽默、真诚或权威所打动。”张志安说。

  把知识讲好是关键

  作为一位新闻传播专业的学者,张志安也在尝试经营自己的自媒体。传播力与内容专业性两方面的取舍是他正在关注的问题。“总体上我有一个感受,在网络平台传播知识更具有大众关注度、更具交流感,把专业难度适当降低,更多举例,效果会更好。”张志安说。

  刚开始做知识类短视频时,曾祥龙曾表示要做“‘硬核’心理学传播”。但在做了几次普通的心理学讲解之后,播放量并不理想。考虑到B站用户特点,曾祥龙开始结合动漫等进行心理学传播,播放量也有了显著提升。曾祥龙说,适当结合动漫等作品,是为了更好地传递科学有用的心理学知识。“要注意哪部分可以妥协,哪部分不可以妥协。题材方面,我们选择动漫,还可以选择传统文化等,这都可以很灵活,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在形式上,让画面更加丰富、让风格更加活泼。但我们不会妥协的是心理学本身,这包括心理学的科学性、思维的严谨性,乃至伦理和价值观等方面。”

  近年来,知识类内容成为短视频平台转型升级的一大突破口。例如,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字节跳动公司等机构在北京联合发起了名为“DOU知计划”的全民短视频科普行动;B站推出“知识分享官招募令”活动,对知识创作者给予流量和资金支持。

  专家认为,知识类短视频兴起的根源在于人们的求知欲,以及对科学精神、人文关怀的呼唤。将本专业的内容做深、做透,满足人们对于该领域的好奇心,才是知识类短视频创作者们应当注重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