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华侨华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5月25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王药师大药房创始人朱良玮——

给旅英侨胞更便捷的健康服务(侨胞说·祖国在我心中(60))

本报记者 高 乔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5月25日   第 06 版)

  图为朱良玮在分发抗疫物资时留影。
  受访者供图

  2000年,不到18岁的朱良玮来到英国求学。治病救人,是他从小到大“唯一的理想”。2005年,加入英国皇家医学会;2010年,获得诺丁汉大学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进入英国国家健康服务体系心血管外科工作,2015年,创办全英国第一家华人西药房——王药师大药房……朱良玮在医疗领域一路深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昼夜不停地在医院和药房奔波,为当地华侨华人送去健康防护。他说,让旅英侨胞获得更便捷的医疗服务,是自己努力的方向。

  以下是他的自述。

  

  医生—— 

  我的理想职业

  我与医生这个职业结缘,可以说从出生就开始了。我的父母都是临床医生,从小到大,我所有的记忆似乎都与医生这个职业有关:针筒、药盒是我的玩具;医院是除了家和学校之外,我去得最多的地方;来家里做客的亲朋好友许多都是来找我父亲看病的。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我从小就把学医作为自己唯一的理想。如果不做医生,我想不到还有什么想从事的职业。

  带着这样的初衷,在父母亲友的推荐下,我高中毕业后来到英国求学,正式走进临床医学的大门。从本科二年级开始,我就在医院兼职工作。2005年,我加入英国皇家医学会,是当时医学会中最年轻的会员。2010年,我从诺丁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硕士毕业,成为一名英国国家健康服务体系(NHS)心血管外科的专科医生。

  英国NHS一直被视为全世界最优秀的医疗系统之一。每个缴纳了NHS医疗保险费的英国居民,都能享受免费或低费用的医疗保健服务。简单来说,一个享受NHS保障的英国居民患病后,首先需要预约自己的家庭医师,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如果家庭医师能处理,就会给出治疗建议、开具处方,病人凭处方可以到药房取药;如果家庭医师不能处理,就需要转诊到医院的具体科室,由专科医生进行后续治疗。我的主要工作就是为来到医院的患者提供心血管外科方面的专业治疗。

  在英国工作生活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不少当地华侨华人。一些华侨华人对英国医疗制度不太熟悉。而且,预约家庭医师可能需要漫长的排队等待,这些无形中增加了就医的困难。此外,对于一些语言基础不太好的华侨华人来说,在英国看病不仅需要预约家庭医师,还需要找个临床翻译帮助他与医生沟通。这些都是困扰旅英侨胞的就医问题。怎样帮助旅英同胞获得更便捷的医疗服务,这是我从业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药房——

  方便侨胞就医

  创办王药师大药房,是我解答这个问题的一个尝试。

  在英国,开设一家NHS旗下的西药房,必须通过NHS和英国药监局两个部门的资质审查。药监局资质审批非常严格,对申请人的药学教育背景、从业经历等都有细致的调查。这也是华侨华人鲜少在英国开设西药房的原因之一。

  2015年,我和另外两名来自中国、也在NHS工作的青年药剂师合作,在英国诺丁汉地区接受了一家有相关执照的药房,并向英国药监局递交了资质申请。经过8个月的漫长审批,我们获得资质,王药师大药房正式开张。这是全英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由华侨华人创办的NHS旗下的西药房。

  王药师大药房刚开张时,主要服务当地居民和华侨华人。我们有来自中国、同时在NHS工作的药剂师和专业医师,为顾客提供全中文、免费的公共医疗服务,包括问诊、开具处方、提供处方药、接种各类疫苗、邮寄药品等。后来,随着留学生群体接种HPV疫苗需求的增加,为留学生提供疫苗接种等医疗服务也成为我们的一项主要业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从英国回中国的旅客有大量新冠检测需求,王药师大药房成为中国驻英国使领馆新冠肺炎检测指定医疗机构,药房的工作量剧增。通过疫情,我们发现旅居英国的华侨华人在医疗服务方面有巨大需求。为了满足更多华侨华人的就医需求,我们正在王药师大药房伦敦店筹建一个新的体检中心,预计一年内能投入运营。体检中心建好后,我们可以为华侨华人提供全中文的检查服务,同时通过和家庭医师的合作,使患者可以在药房实现体检、问诊、开药、取药的便捷就医过程,也为患者去医院就诊提供前期帮助。

  抗疫——

  疲惫和温暖交织

  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开始,我就进入了全年无休的状态。

  2020年初,中国的疫情形势严峻,我忙着和各大侨团在英国筹集抗疫物资运往中国。3月,英国采取“封城”政策,医务人员是为数不多能够在城市中自由通行的人群。当时,英国防疫物资非常缺乏,中国防疫用品的产能逐渐恢复,大使馆和各个侨团与中国国内协调,运来大量防疫物资。但是,在“封城”的情况下,这些物资怎么发给英国各地的华侨华人成了一个难题。作为全英华人华侨中国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我承担起为河南同乡会、浙江同乡会等侨团成员寄送防疫物资的“快递员”工作。

  那时,我每天都带着装好口罩等防疫物资的防疫包到邮局,按照侨团提供的地址,寄给需要的侨胞,少的时候每天寄二三十包,多的时候寄一两百包,这样的情况持续了近两个月。一开始,邮局的工作人员误以为我在倒卖防疫物资。我跟他说:“我是寄给有需要的人,全部都是免费的。如果你需要,我也可以无偿给你寄。”后来,他理解了我的行为,我们还成了好朋友。

  为了帮助旅英侨胞更加科学规范的防疫,大使馆还建立了旅英华侨华人线上健康与安全答疑平台。我们与使馆和各个侨团协作,为有需要的侨胞提供在线问诊服务,通过视频方式和患者直接交流,给出就诊建议,给患者开药、送药。英国防疫政策放松后,我们仍然继续为华侨华人提供问诊服务,有需要的侨胞可以到药房门店咨询。目前,这项服务已经变成我们一项常态化的工作。

  现在,我的时间基本被医院和药房的工作占满——早上不到7时左右从家出发去药房,下午4时左右结束药房的工作到医院接班,晚上10时左右从医院下班回家,有时夜班还须值班到第二天7时,这样循环往复。两年来全年无休的生活,说不累是假的,但也是在疫情期间,旅英侨胞间浓浓的情谊让我备感温暖。

  平时特立独行的艺术专业中国留学生,在疫情期间主动承担起给出门不便的老年侨胞送食物的工作;在NHS工作几十年、经验丰富的华人护士,在中国发生疫情之初,就带着大包小包的抗疫物资回到中国,支援抗疫一线;各个侨团的青年会员,完全义务免费地为侨胞送药、送物资,从来不求回报……这些侨胞间互助抗疫的瞬间,让我更加坚信:帮助同胞这件事,无论多辛苦,都值得一直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