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学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4月07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打量习焉不察的生活(创作谈)

艾 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4月07日   第 07 版)

  叙事艺术的特性就是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两个陌生人如何邂逅?邂逅后如何发展关系?是必须要做出安排和交代的。一般来说,邂逅的地点总是那些人群涌动的公共空间,比如电影院、咖啡馆等。有很多故事,作家把他们最初的相见安排在公共汽车上。

  为什么作家喜欢让故事里的人物在公车上相见?公车空间逼仄,人与人的距离变得触手可及,某种程度上有一种类似“暧昧”的气息存在。这种场景本身具有浪漫的可能性。

  在波兰斯基的《苦月亮》中,作家和少女最初的相见就是在公车上。巴黎的秋天,公车上的少女美丽而忧郁,仿佛天使。检票员来查票了,但少女没有车票,这时,坐在一旁的作家把自己的票偷偷塞进少女手中,替少女解了围……作家在公车上见到少女,犹若窥见上帝的杰作,此后便无法忘怀。直到多年后,他们又在巴黎街头邂逅,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就此开始。

  这类关于公车上的经典场景,在电影和小说中可谓数不胜数。

  我最近出版的新书《演唱会》里有一个短篇《小偷》,其中一个片断就是一个小偷和一个少女在公车上相遇。我写这个故事时,深切感受到现实与艺术世界的区别。在现实的公车上,小偷永远是可恶的。但小说有自己的逻辑,它关注的往往是一种可能性。我的这篇小说里,公车上的场景变得比较浪漫了:“小珊喜欢坐这路公车,这里有一种她喜欢的落寞的气息……”然后,小偷出现了。小偷英气逼人,她不觉对他有了好感。但令她失望的是,他却向一个乘客伸出了手,当他的手退回来时,多出一个钱包。少女安静地看着他。小偷回头时看到了她的眼神,最初很慌张,但她没喊,只是静静地看着。“这时,小珊看到那个小偷从西服里拿出钱包,把钱包塞进了那女士的包里。他这么做的时候,还回头看了小珊一眼。那眼神里有一丝羞愧——也许不是羞愧。小珊非常吃惊……”

  这个故事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少女把小偷感化,一种是小偷把少女拉下水。后来如何?我在这里卖个关子。总之,小说里小珊家有四位成员在一天的不同时段都和这个“小偷”相遇。这是一个有趣的结构。不但邝奕写的剧本暗示了女儿小珊正在发生的故事,他从窗口望到的场景似乎也和小偷有关。这是虚构的魅力,在这个尺度内,我们可以构筑多重关系。

  我个人喜欢这个故事,“小偷”在这里变成了隐喻,因为与小偷相对应的是,这个表面和谐的家庭实际上早已千疮百孔。我想追问的是,究竟谁偷走了我们的生活?

  收在《演唱会》这本书里的短篇小说都是我的近作,包含了对无解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我一直觉得短篇小说是有力量的,我曾说过:“短篇小说不是现实生活本身,而是越出现实常规的产物,是这个正常世界的一次意外事故。当‘事故’发生时,我们才会那么愣一下子,才会对我们习焉不察的生活重新打量一番。顺着这‘特殊’的目光,我们麻木的神经有可能被小小刺激一下。”我希望小说集《演唱会》部分实现了我对短篇小说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