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中国品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3月25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科技为残疾人运动发展增添力量(品牌论)

谭涵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3月25日   第 10 版)

  北京冬残奥会刚刚成功举办。近年来,中国有力推动残疾人冰雪运动发展,冬残奥运动员也由2015年不足50人发展到现在的近千人。安全、科学、健康地开展残疾人冰雪运动,离不开中国科技的有力支撑。

  对残障人士而言,运动不仅是康复健身的“良药”,还是融入社会的一种方式。身体机能的缺失、科学训练的缺乏、对受伤的顾虑,使很多残疾人难以参与到体育运动中,科技进步能一定程度改善这些问题,帮助残疾人更好进行训练和比赛,为残疾人在体育中超越自我、挑战极限提供保障。

  此前,由于发展起步较晚、残障群体基数大,中国的无障碍科技并不能与残疾人的需求相匹配。残疾人运动器械通用性弱、适配程度低。比如残疾人在单板滑雪运动中需要的滑雪假肢,过去国内相关研究几乎处于空白,而国外厂商生产的器械又不能完美契合中国运动员的身体。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也因受科技因素制约,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此前的5届冬残奥会中,中国总共只获得过1枚金牌。

  本届冬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创造了参加冬残奥会以来的最好成绩。这不仅归功于运动员们的刻苦训练,也离不开中国无障碍科技的进步。比如,国内首款可用于单板滑雪运动的滑雪假肢、个性化石墨烯主动加热保暖装置、3D打印坐姿羽绒马甲和坐姿防风防滑羽绒裤等运动装备,在本届冬残奥会纷纷亮相。新装备的研发与普及,不仅助力运动员发挥潜能,也将带动更多残障人士投身冰雪运动。

  冬残奥会虽然结束了,但残疾人运动事业发展脚步不会停下。冬残奥会的科技成果应惠及更多残障人士,带动残疾人更深入参与体育活动。不论冬残奥赛场上残疾人运动辅具的创新,还是打造数字化冬残奥村的经验,如果脱离广大残疾人群体,就无法进一步体现其价值。提升数字平台易用性、降低定制化运动装备的成本、建设更多适宜残障人士参与运动的场所,也是北京冬残奥会之后的一个新课题。

  无障碍科技智能领域的高水平创新成果,是一笔有温度的奥运遗产,将温暖更多的特殊需求群体,推动残障人士运动可持续发展,让残疾人在科技助力下,勇敢开拓生命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