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中国故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3月17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清华大学派出近200名学生担任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大家庭助理、贵宾助理、礼宾协调中心与开闭幕式礼宾志愿者——

在冰雪间,中国青年传递温暖

本报记者 刘少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3月17日   第 05 版)

  图①:场馆礼宾志愿者协助运送冰墩墩。
  图②:志愿者迎接嘉宾入场。
  图③:志愿者在工作。
  本版照片由清华大学提供。
  制图:潘旭涛

  2月21日,国际奥委会举行答谢招待会并颁授奥林匹克勋章。有2名志愿者,代表1.8万多名志愿者接受巴赫主席颁授的徽章。来自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志愿者刘迪波,便是其中之一。

  “当巴赫主席把徽章送到我们手上,笑着说‘我们切身感受到了你们的真诚,谢谢你们!’的时候,我既感到荣幸也非常激动。”刘迪波说,“每一位为这场冰雪盛会奉献自我的志愿者朋友,都是冬奥会的重要支撑力量,并且在向全人类讲述着一个中国自信拥抱世界的故事。”

  北京冬奥会,为中国青年展示自我、自信,提供了盛大的舞台。

  来自清华大学的志愿者群体热情主动、英文水平高、随机应变能力强、服务专业度高,成为了其中的主力军之一——在开闭幕式上,47名礼宾志愿者服务5000余名中外贵宾;39名志愿者服务意大利、希腊等12个国家体育部长以及欧洲议会和云顶集团的贵宾;104名志愿者担任OFA(奥林匹克大家庭)志愿者,直接服务包括巴赫主席等在内的68名奥委会官员。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这群年轻的志愿者,提供了日程管理协助、车辆调度、场馆陪同访问、语言翻译和信息沟通等各项服务。其中,开闭幕式礼宾志愿者、贵宾助理全都是清华大学的学生,而奥林匹克大家庭志愿者中,有大约1/4来自清华。此外,还有11名礼宾协调中心志愿者在冬奥组委总部进行服务,累计工作超过2400小时,得到了冬奥组委的好评。

  

  “我要展现出中国青年最好的一面!”

  2月6日,大年初六,孙若水拿着一沓纸早早地上了车。数九寒天,车窗上挂着一层薄霜。

  纸上密密麻麻排着的日程,孙若水早已烂熟于心。“接来宾去开会,陪同去清河站,坐车一道去太子城,中间说不定还能一块拍一个‘一起向未来’的短视频。”孙若水脑海里一遍遍过着这天的安排。确认参观时间、优化日程安排、印制每天的时刻表……几天下来,他已驾轻就熟。

  这是孙若水作为北京冬奥会贵宾助理开展志愿服务的倒数第二天。不久后,他对接的外宾就将搭上回国的班机,结束冬奥之行。每天,他都为服务对象列出具体到分钟的清单,再附上重要事项提醒和助理的联系方式,日程理得清清楚楚,重要提醒一应俱全……

  “车窗外就是天安门,赶紧拍照!”“我能否前往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外宾们对于了解中国的渴望让孙若水又惊又喜。

  巧的是,整整14年前,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孙若水的母亲也曾是志愿者。两人互相一对,更巧了,身份都是贵宾助理项目。要知道,这个类别的志愿者并不多。

  “当年的小树苗,如今也成长为参天大树啦。”孙若水的母亲感慨。当年,孙若水还在上小学四年级,只能加入社区的语言志愿者服务站,成为了站内最小的志愿者。如今,却要独当一面,一言一行代表着中国青年的形象。

  这样的故事,是北京冬奥会对外联络志愿者精心服务的生动缩影。而清华学子提供的志愿服务,极尽精微。

  “您好打扰,我对接的客人腿脚不大好,请问咱们场馆需要步行的路有多长,台阶有多少,是否有应急的轮椅可以借用?”一连串的问题,志愿者吴漪澜脱口而出,她已经成了志愿者中的“找椅子能手”。

  “通勤时间紧张,嘉宾临时决定观看比赛,联系车辆却已来不及。怎么办?”时间迫近,志愿者彭予兴临时找到一位外宾车辆将客人准时送至场馆。

  “谢谢你!太专业了!”“非常耐心,非常出色!”“感谢你!太棒了!”“能有你的服务和指引,真是北京之行的一件幸事!”“你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助理!”……外宾们交口称赞。

  “我要展现出中国青年最好的一面!”打开志愿者程浩生的工作日记,这位澳门小伙笔下字字真情。“我想让他们留下最好的中国印象,留下本次冬奥最美好的回忆。”

  “你是一个值得拥有美好未来的年轻人”

  手工纸雕灯上,紫荆迎春掩映,冰雪五环高悬。雾霭云蒸之下,“冰墩墩”和“雪容融”在绵延山势里踩着滑板,嬉笑正酣。其后,长城、天坛,及“雪飞天”“雪如意”“冰丝带”和“冰立方”等场馆依次浮现。这份以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为灵感的特别礼物,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和新闻学院的同学们自主设计和制作。

  “太漂亮了,非常感谢志愿者们!”接过清华大学志愿者们赠送的手工纸雕灯,巴赫在冬奥会志愿者之家不住赞叹。

  1月29日、2月4日、2月17日,巴赫至少三次前去看望志愿者们并与大家亲切交流。而每一次,志愿者们送给巴赫的小礼物,都用情又走心——以参与各种冰雪运动的“冰墩墩”和“雪容融”绘制的特殊春联,自制的代表冬奥志愿者、中国传统文化和清华大学的徽章礼盒,手绘的冰雪运动“小老虎”,清华明信片和爱心徽标……

  巴赫对大家送出的礼物赞不绝口,他也给志愿者们准备了“心形五环徽章”,并亲自将礼物送到大家手中。面对志愿者们的拍照需求,巴赫也欣然答应。

  事实上,志愿者们和服务对象,也在短短的北京冬奥会期间,结下了感人至深的友谊。

  来自清华大学的志愿者刘迪波,在这次冬奥会期间,专门服务来自意大利的夏季奥林匹克项目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ASOIF)主席弗朗西斯科·里奇·比蒂。临别之际,刘迪波想送他一份特别的礼物。他想起,自己随身带了一些清华艺术博物馆3D打印的白模,其中有个椅子模型正是意大利著名设计师门迪尼的作品。

  最终,刘迪波花了一整个下午,让这个椅子变得“冬奥味”十足——湛蓝色椅背上,冬奥会徽位列中央;红绿二色扶手间,一抹金黄打在椅座上,如一束微光,又好似一道桥梁;背面,写着“BEIJING 2022”字样。他的设计本意,正是一位意大利人与北京冬奥会相识相遇的故事。

  接过礼物的那一刻,里奇·比蒂眼里满是惊喜和感动。“我的天呐,这份礼物太珍贵了,你真是连接中国和意大利文化的桥梁,我要把它放进我的手提包里,亲手带上飞机带回去。”

  临行前,刘迪波从里奇·比蒂手中接过了一本冬奥开幕式节目单,翻开时,他发现藏在其中的是一封长长的感谢信:

  “我很高兴要回家了,但是我也由于怀念你温暖又有效率的帮助而感到难过。作为一个优秀的朋友,是你让我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变得轻松愉悦。在你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中,你是一个值得拥有美好未来的年轻人。我祝你一切顺利,如果有什么我可以帮你的地方,请一定不要犹豫地联系我。请一定要保持安全、健康、快乐,希望在未来,我们的人生道路会再次产生交集。非常感谢你的友谊。”

  这一次,惊喜与感动悄然盈上了刘迪波的眼眶。两份至诚心意,搭起了连结东西的奥运之桥。

  志愿者们用他们的方式,展现着中国人热情的待客之道。象征团结美满的团扇、中国结状的冬奥徽章、大熊猫屏风……一份份礼物送到外国宾客手上,传递着来自中国的温情与礼遇。

  更多的时候,则是志愿者们向外宾讲述这些年的中国故事。

  从中国的民风民俗到14年来中国的变化,从开幕式的精彩瞬间到高铁路网的四通八达,从客户的喜好到各国的风光……志愿服务的几天里,志愿者何立晗与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奥委会审计委员会主席、巴黎2024年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皮埃尔·奥利维尔·贝克斯·维耶让相谈甚欢。

  “所有的爱因为北京冬奥会而相聚”

  河北崇礼,太子城,山丘连绵。山谷间,一道素色雪道盘旋飞驰。

  “我记得这是你最喜欢的冬奥会项目,不用担心我们,好好享受比赛吧!”陪同马来西亚来宾林拱辉一家前往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观看比赛时,对方的一段话,至今仍让志愿者马浩宇动容。

  “那个瞬间,我想起第一天见面时,林拱辉先生曾经问起我最喜欢的冰雪运动,我回答是冬季两项。本以为只是随口一问,谁知他竟真的会用心记住一个志愿者的喜好。”马浩宇直言。

  回想初见时,林拱辉一家人便对马浩宇笑着说,“欢迎加入大家庭”。马浩宇心中感动长存:“在他们身边,总有一种回家过年走亲访友时,那种大家庭的感觉。”

  朔风中,五环旗帜猎猎飘扬。

  “希望你们同我们一样,把我们共度的这段时光看做一段难忘的经历,你们可以为自己为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所做的工作感到自豪!我们不会忘记这一点,真诚地感谢你们每一个人!”来自巴赫的认可,令陪同巴赫的奥林匹克大家庭志愿者沈天成由衷欣喜。

  “奥林匹克让我们在和平的命运交响里共同进步、团结向前。”志愿者杨庆媛说。

  真诚、热情、乐观和团结,结成一张中国青年自信、开放的烫金名片,诠释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谛。

  “当得知有机会成为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时,我第一时间递交了申请。”疫情之下,负笈他乡的清华大学学生志愿者、俄罗斯人尤丽娅对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口号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冬奥会为契机,希望全世界能奔赴更加美好的未来。”尤丽娅说。

  “能够成为这个团体的一部分,我感到十分骄傲。”志愿者许雯钧在岗位上度过了自己的20岁生日。“几乎每个场馆都有清华同学的身影,哪怕是在最寒冷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中国青年志愿者的奉献,打动了远道而来的各代表团运动员。

  “我一次次回看那段视频,每次都看哭了,因为那一幕太可爱了。”18岁的美国女子单板滑雪运动员特莎·莫德用短视频记录了这一幕——开幕式入场式上,一位身穿粉色上衣的志愿者热情地挥手对她说“Welcome to China(欢迎来中国)”。

  她没想到,很快这位志愿者便被找到了,是来自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大三的孙泽宇,一位只比特莎·莫德大两岁的学生。看过视频后,他写了封回信,预祝运动员取得好的成绩,邀请她疫情结束后再来中国,“我会摘下口罩,再次对你说出‘Welcome to China’”。

  “所有的爱因为北京冬奥会而相聚。”孙泽宇在国内社交平台上告诉网友,“我想,这种善意也是奥运会最应该传达的,开放,包容,更团结。我真的很荣幸能在第一线代表大家向来自远方的客人表示欢迎,这是我此生迄今为止做的最酷的事情。”

  冰天雪地里,有情义相连,有春的消息。

  (清华大学金雨浩、陈炳旭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