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华侨华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3月16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传播中国声音 讲述中国故事

千名“华星小记者”,现在出发(侨界关注)

本报记者 张 红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3月16日   第 06 版)

  图为马来西亚吉隆坡燕美华小的导师在指导“小记者”们采访。
  受访者供图

  吴敏苏教授在为“小记者”们授课。
  翟 璐摄

  “下一场采访,我会表现得更专业一点。加油!”“期待下一场采访,希望自己会更好。”经历了第一次采访之后,参与“Z世代华星小记者”训练营的许多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收获。他们对下一次采访更加期待,也更有信心了。“Z世代华星小记者”训练营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发起主办,目前正在全球进行中。

  

  全球招募“小记者”

  “您好,魏校长,今天想向您了解一下巴西德馨双语学校在2022年新学期开学有什么不同和变化。请问,新学期教学方式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李老师,我想了解一下当初你为什么会创办这个艺术团?”

  “请问,您有什么教学窍门可以分享一下吗?”

  “您怎么会想出做这个‘跟SU聊聊’活动的?”

  ……

  这些采访问题来自一群巴西的小朋友,他们的年龄范围在7岁—17岁之间。接受他们采访的大多是自己学校的老师。这次采访活动是正在全球进行的“Z世代华星小记者”训练营的一部分。据负责巴西小记者站的巴西华人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巴西已经招募了30多个“小记者”,其中部分“小记者”已经提交了第一次作业。对于讲葡萄牙语长大的这些孩子而言,这样的成绩难能可贵。

  “Z世代华星小记者”训练营于2021年12月10日正式启动,活动面向全球招募“Z世代”华侨华人青少年,培养他们的新闻采访能力,让他们从自己的视角讲述多元化的故事。“Z世代华星小记者”训练营招募对象年龄限定在10至18周岁,报名者须长期居住生活在海外,定期提交新闻作品。训练营邀请资深教师、国际中文教育及新闻传播领域学者、一线新闻从业者为“小记者”授课;另设有多种形式的活动,表现突出者将获得“优秀小记者”称号。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数千万华侨华人与中国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是在海外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项目部副主任张泽军介绍,“华星小记者”活动以加强中外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为宗旨,通过华裔青少年独特的视角,发现祖(籍)国及其住在国的发展变化,增进相互了解,推动祖(籍)国和住在国之间的人文交流。“而且,用中文进行新闻采写,既可以提升海外华裔青少年对中文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检验其学习成果,还可以锻炼提高其综合能力。”张泽军说,“目前,我们已经在海外设立了20个小记者站,招募各国的小记者已达千人左右。”

  “好玩又有趣”

  “一开始,我觉得很紧张,但是后来我发现采访很好玩又有趣。同时,我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这场采访让我受益良多,是很好的体验。”

  “发现自己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

  在这个新鲜的领域,“小记者”们已经开始有了收获的喜悦。负责马来西亚小记者站的是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简称“教总”)。教总的罗佩贞老师很高兴:“‘小记者’们都反馈说,这个活动很新鲜,收获良多。他们觉得,自己在采访过程中学到了很多,除了锻炼了采访技巧,也对学校的活动更加了解。”

  “‘Z世代华星小记者’训练营是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打造的全新项目。我们此次只邀请了吉隆坡部分华小以及教总常务理事的学校参加,以试点学校的方式推进。参与活动的共有14所华文小学的104名学生,年龄介于10—12岁。这些学校还安排了近50名导师负责指导。此外,我们成立了工委团队,接下来,会进一步与本地相关媒体洽谈,除了宣传此活动外,也想定期刊登小记者们的优秀作品。”罗佩贞说。

  巴西德馨双语学校有七八个孩子做起了“小记者”。校长魏万古接受了七年级学生韩晓莹的采访。“这个孩子属于各方面表现都很稳定的。她表示希望采访我时,我问她采访主题是什么。她说,可不可以谈谈学校在疫情期间的应对措施。我觉得很好,正是目前大家都很关注的话题,所以很高兴地接受了采访。我们现场录制了近10分钟的视频,最终形成的文字稿也不错。”魏万古说,“这次参加训练营的学生基本都出生在巴西,母语是葡语,有的学生第二语言可能是英语或者西班牙语,他们的中文听和说没有问题,但书面表达还有待提高。训练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够锻炼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推动他们关注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情况,拓展视野;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组织和沟通能力,增强胆识。我观察了一下,参与这次活动的孩子大都平时就对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感兴趣。这次活动或许会对他们将来的职业选择产生影响。”

  “这将是一个长期活动”

  目前,“Z世代华星小记者”训练营已经举办了4次线上讲座,邀请了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吴敏苏、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姝姝、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唐铮等专家讲授了《初步了解新闻与记者行业》《中文的基础表达与运用》《新闻采访要素与提问技巧》等课程。

  “我们会根据小记者站的反馈开展活动。目前的安排是一个月有一到两次讲座。老师都非常专业,也会尽量采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和习惯的表达方式。讲座都是线上,任何人都可以登陆平台观看。大家还可以和老师互动。学生们提交作业后,我们也会邀请老师进行点评。”张泽军介绍。

  “悉尼目前有24个孩子参加了训练营。这些孩子年龄都不大,对新闻的关注不多。每次课程后,需要我们大人对孩子进行辅导和指导。希望能慢慢地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负责澳大利亚悉尼小记者站相关工作的澳大利亚华夏文化教育促进会会长林斌,正在摸索顺利推进活动的方式,“上次老师留了采访作业。有几个孩子采访不顺利,孩子们特别委屈,有种挫败感。我反思了一下,是我们考虑不周。之后,在孩子们采访前,我会准备好采访指南,并给他们准备中英文的介绍信,由他们转交给被采访者。孩子们的积极性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

  “悉尼这些‘小记者’99%都是在当地出生长大的。通过他们的视角和语言来传递信息,效果一定非常好。”林斌说,“这次训练营是个很好的开始。”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通过长期开展面向海外华裔青少年的中华语言文化教育,与海外华文学校、华人社团以及华文媒体建立了广泛联系。这是我们第一次做‘华星小记者’训练营,不设门槛,随时欢迎符合条件的华裔青少年参与。将来,我们的设想是以年为单位举办训练营,做到每年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活动、年终有评比。这将是一个长期活动。”张泽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