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日,《广东省中新广州知识城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4个中新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中首部省专项立法的地方性法规,将为知识城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法制保障,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知识城在“双区”建设中发挥优势和作用,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
先行先试 为知识城发展赋权赋能
中新广州知识城于2010年奠基,2018年11月升级为中新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2020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明确提出将知识城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
制定条例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需要、知识城改革经验制度化的需要,也是支持广州发挥“引擎”带动作用的需要。《条例》对知识城建设发展的总体支持、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与人才支撑、对外开放与合作、服务与保障等方面作出规定,充分体现知识城打造知识创造新高地、国际人才自由港、湾区创新策源地、开放合作示范区的战略定位。
《条例》将政策依据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法律依据,支持知识城深化改革、先行先试,为知识城创新发展赋予更大的管理权限。支持知识城与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依法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其他区域的改革试点措施,按照国家规定可以扩大试点范围的,省人民政府可以优先安排在知识城实施。在知识产权申请绿色通道、专利代理领域对外开放、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新型研发机构绿色申报通道、职称评审下放、用地供给和保障等26项涉及国家和省事权事项上,切实给予更大力度的权限支持。
强化创新 打造全球知识产权高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历经11年发展,知识城一手握紧知识产权保护“金钥匙”,一手攥紧科技创新“硬拳头”,“一核两心多园”发展蓝图全面铺开,形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湾区半导体产业园等8大组团式空间布局。
《条例》明确知识城应当集聚科技创新要素,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条例》进一步提出,知识城应当推动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打造全球知识产权高地。知识城新型研发机构在政府项目承担、职称评审、人才引进、建设用地、投资融资等方面享受与国有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同等待遇;支持知识城引入新加坡及港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培育知识产权运营机构,规范发展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培育具有公信力和市场认可度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加速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支持外国专利代理机构按照国家规定在知识城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开展业务;鼓励知识产权产业化,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高端化与多元化发展;支持知识城与新加坡共同培养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化专业人才,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
目前,知识城已经集聚了一批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在此基础上,《条例》规定,在知识城设立知识产权公证机构,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调解平台,充分发挥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用,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协同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人才支撑 重点发展六大产业
知识城一直以推动高水平开放合作为目标。《条例》的出台强化了中新合作特色优势,推进知识城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城市治理、营商环境等方面与新加坡开展合作,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
《条例》提出,知识城应当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完善知识密集型产业服务,构建知识密集型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六大产业: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科教服务与数字创意产业、智能制造与集成电路产业、其他知识密集型产业。
知识密集型产业离不开人才支撑。《条例》进一步明确,知识城应当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健全人才服务体系,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目前,知识城已经创建“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零跑动”服务中心,获批全市首批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在良好环境带动下,知识城集聚了由24位院士领衔的人才队伍,培养硕博研究生3400多名、产教融合高端应用型人才1000多名。
在优化金融服务支持体系方面,《条例》充分体现了知识城在扩大金融开放中的“试验田”作用。支持设立中新合资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加坡金融机构在知识城设立分支机构。在推进行政服务管理便利化方面,《条例》规定,在知识城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实行一站式受理、信用承诺制审批、限时办结、跟踪服务等制度。在知识城实行经营涉及的多项许可事项与营业执照一次申请、并联审批、限时办结。
数据来源:中新广州知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