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万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1月28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巴特尔夫:我爱中国的体育文化(海客话中国)

陈 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1月28日   第 07 版)

  巴特尔夫(见图)是蒙古国青年汉学家,蒙古国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协会会长,翻译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人民总理周恩来》《我们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中蒙友谊》《摆脱贫困》等著作,曾获“中蒙友好贡献奖”。他是草原上长大的汉子,从小喜欢体育运动,擅长骑马和射箭。在他看来,体育文化是沟通两国人民的一座桥梁。日前,笔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问:您是当代中蒙翻译界的口译专家,请谈谈您学习汉语的经历。

  巴特尔夫:我从前辈老师那里学到口译的诀窍是,以掌握翻译技巧为基础,以体味文化内涵为核心。2001年,我从草原牧区来到北京的中央财经大学留学。在学校的体育社团中,我和同学们一起打篮球、射箭,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了解到中国有着悠久的体育运动传统,留下了很多文化典故。比如在练习射箭时,中国同学为我讲解了“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还有成语“百步穿杨”,箭法准确的背后是坚持不懈的精神。这都加深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为我日后从事口译工作积累了经验。近些年,我也更加关注中蒙两国在体育方面的交流,我最近非常关注北京冬奥会。

  问:2022年北京冬奥会即将举办,能否谈谈您眼中的冬奥文化?

  巴特尔夫:我注意到,目前中国的很多视频平台、卫视推出了各类冬奥题材真人秀节目、纪录片,还有影视剧。相关图书、网络文学作品也受到读者欢迎。中国人开展冰雪运动的热情令人赞叹!因为疫情,不能到现场观赛,我的心情用一句中国话来说,就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在网络上、电视上看到了比赛场地的照片和视频,雪道蜿蜒在山脊上,与大自然完美融合,一幅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北国风光。我想象着奥运健儿从山顶冲向坡底,腾空、旋转,在飞驰中激起雪雾,就像在草原上一样自由自在,潇洒极了!中国的体育文化、奥运文化与悠久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使得这届北京冬奥会独一无二。比如,河北张家口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别称“雪如意”,其中蕴含着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是人文、科技、体育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问:听说您最近出版了一部见证中蒙两国友谊的体育画册,可否谈谈其中的故事?

  巴特尔夫:体育赛事是民间交流的重要渠道,有助于加强人文交流,推动民心相通。从2021年10月起,我着手编辑《中蒙体育交流合作简史》图册,以图展现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两国人民友谊。图册由近360张图片组成,并附有蒙汉双语对照说明,记录了中蒙体育交流的珍贵时刻。譬如,中蒙青年参加足球、排球、篮球和射箭友谊赛的照片以及上世纪90年代王治郅代表中国青年队抵达蒙古国乌兰巴托的情形。王治郅等球员在蒙古国非常受欢迎,不少当地青少年到活动现场,争先恐后地跟体育明星比身高。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是一个新起点,我的《中蒙体育交流合作简史》算是献给北京冬奥会的一份小礼物。

  (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