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照的这几天,推窗即是海。
海边的生活,是幸福的生活。对于没有沿海生活经验的人,海意味着浩瀚和未知。查阅《说文解字》,“海”乃“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纸面上写下一个“海”字,便召唤出一大片无垠水域倾覆人间,想象里是水气蒸腾、漫天漫地。海有和蔼的时候,微风拂过,海面涌起细细的波浪,展现着柔声细语的一面。海也有暴怒的时候,狂风掀起不可遏止的巨浪,像要吞没和击碎海面上的一切。
等到有了阅读能力,对海的想象终于可以通过文字描述来构建。课堂上老师讲解《海的女儿》,才知道海底并不是一无所有,那里是鱼的王国,一尾尾鱼自由游动,再以指数级扩散增长。《围城》开篇,钱锺书写方鸿渐在归国的游轮上看海,晚霞夕照下的印度洋,亘古不变地包容着围城里的人。巴金《海上的日出》,把水天云海的关系,描绘得极有层次。还有与湾流搏斗的“海明威”,与白鲸同归于尽的“麦尔维尔”……有限的阅读经验,勾起了看海的欲望,也坐实了对海洋生活的钦羡。
山东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得名,在太阳最先升起的地方,身靠浩渺烟波九万里,瞻望群峰四万八千丈,这等好福气不来日照,是体会不到的。
这回来日照,看到的海大多是温柔平静的。阳光细密,风平浪静,海边的人来游玩消遣、来拍婚纱照、来寻觅好吃的海鲜。新闻报道总是说,沿海城市居民的幸福生活指数很高,山东的青岛、烟台、威海莫不如是。在与之比邻的日照,体验了一把海边慢生活后,才觉此言不虚。
以吃为例,有一餐除了吃到常规的海鱼,席间还有一味长相特殊的“海虫”,细细长长,状若蚯蚓,细腻爽滑。大海馈赠的新奇生猛,给身体营养,给口味惊喜。吃完饭乘车到海边的艺术中心参观,书店、咖啡馆、美术馆、文创商店、电影放映厅……一座座建筑经设计师的巧思聚拢汇合后,成为简洁又时尚的艺术品,是当下火爆全网的“ins”风。这里是当地文艺生活的全链条、现代艺术的综合体。徜徉其间,翻翻书看看画,除了吸取知识的营养,享受艺术的熏陶,一呼一吸间似乎还有海风的味道。海风仿佛裹挟着礁石上的矿物质,穿林打叶而来,在这个艺术天地里飘落、挥洒、消弭。
逛完店,口腹和精神获得双重满足后,就去海边的渔村小住吧。
如今的渔村,早已不是滩涂上原始陈旧的民居,而是一幢幢簇新的精品民宿。从海边的木栈道穿行而过,就能看到这些精美的建筑。北方的海,虽然没有南国的椰林树影,没有岩石层叠起伏,但却美得大气而庄严。这些排列整齐的民宿,保留着北方民居质朴的样子,规整而温馨地背倚着滔滔海浪。外围土黄色的篱笆墙被一个个黑褐色的海贝填满,摸上去还有些硌手,呈现一种粗粝的浪漫。走入民宿内部,原木、青石板、大理石地砖等设计元素,在安静明亮的空间里集中在一起,营造出和谐的气氛。小茶几上的手绘城市地图、古董咖啡杯,透露出设计师的精巧用心。船锚、贝壳、海螺……这些海洋元素的小摆件一个是一个,生动耐看,时刻提醒着你与海的距离不过一公里。店家介绍,这里适合家庭度假,想着在这样的民宿里住一宿,再严厉的家长也会重新当一回柔软的孩子吧。
当地人告诉我们,曾经的渔村一度坚持传统捕捞方式:渔民们傍晚踩着晚霞出海,日出披着阳光归来。每出一趟海,都包含着对渔获满满的期待。这里还曾有过自发的小型海产品交易市场,说是“市场”,其实就是个小市集。但规模虽小,开市的时候,十里八乡的人们都会来。人声鼎沸间,吆喝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汇成一首悠长的船歌。如今,渔市被政府整合到集中统一的大市场,变成绿色渔业全产业链中的一环。现在,这里餐饮、娱乐、住宿、交通等多产业共同发展,船屋升级变民宿,渔民转身当老板,但那种勤劳朴实的渔民精神,就像一筐筐活泼跳动的鱼,一直在这里顽强生长着。
走出渔村,想起坊间流传的一种说法:华夏文明根植于黄土文明,所以诞生自给自足的农耕自然经济。而蔚蓝无际的大海则是西方人冒险驰骋的战场,所以容易催生远距离交易和商贸文明。可仔细想,古中国和大海就这么无缘无分吗?不消说久远的徐福求仙就是在离日照不远的琅琊台始发,宋元时期的刺桐城港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就是此时此刻站在日照的小渔村,眺望着对面蜿蜒的海岸线,海的宽广、海的博大、海的浮天无岸,都让人感受到从古至今中国人与海的深深连接。
我们继续往停车场走。下午的阳光不强,沿着公路浅浅照射过来,回头打量一眼小渔村,像个内敛的孩童,在阳光下静默不语。忽然,一种朦胧的肃穆和体悟在心底升起:山东号称“齐鲁大地”,海岱之间灵秀与巍峨共存,齐文化与鲁文化交相辉映。如果把鲁文化比作泰山,昭示着江山永固、国泰民安,那么齐文化莫不就是幽冥深邃,神秘难测的大海?
离开时,正值太阳落山。我在想,世间纷扰太多,但天地间总有些基本元素老老实实、真真切切存在着,容不得欺瞒和算计。就像潮涨潮落、日暮月升,脚下的大地和头顶的星空,生老病死的自然律和内心的道德律……当然,还有浩瀚的海、绵延的山。来日照流连山海吧,相信你会不虚此行。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日照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