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海归创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12月22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云上”海交会 精彩“不散场”

本报记者 孙亚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12月22日   第 10 版)

  照片:暖阳下的广州初冬。
  王美燕摄

  12月17日,由教育部、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23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以下简称“海交会”)正式启动。为配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部署,本届海交会通过“线上线下贯通,海内海外联动”的形式,以大会网站为主平台架设云会场,首次实现在“云端”开幕,持续开展引才引智服务。

  

  吸引人才逾5万人

  “改革开放以后,我非常有幸能成为国家公派的第一批留学生。1979年到1981年,我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和伦敦大学呼吸系留学进修。经过两年的学习后,我回到祖国、回到广州工作。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大半辈子。”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海交会开幕式的视频致辞中这样说道。

  钟南山同时透露,广州大坦沙岛建设的亚洲最大胸肺呼吸中心启用在即,将与基础研究基地形成互补,联合国内及国际力量共同发展呼吸医学,共同对抗新冠肺炎疫情。“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科创政策和人才政策,既有温度又有力度,为科创企业和科研机构以及各类人才营造出了非常好的环境。”他也期待着越来越多的留学人才能够回国发展。

  广州依托重点科研平台和重大创新项目,正在面向全球引进高精尖缺人才,颁发人才绿卡已超过1万张。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闰炳辰表示,广大留学人员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人才资源,做好新时代留学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国正在成为全球人才竞相创新创业的沃土,教育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海交会的创新升级,为广大优秀人才回国发展、施展才华提供坚实基础和良好平台。”闰炳辰说。

  自1998年首次举办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海交会如今已发展成为规模、开放度和影响力都具有代表性的人才与科技信息交流平台。数据显示,海交会已累计吸引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层次人才5万余人,向国内各地输送项目达5万余个。

  线上搭台揽群英

  依托平台,本届海交会首次在线实现了项目对接、人才对接、3D展览与远程即时会议等功能。同时,海交会与以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代表的“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和广汽集团、碧桂园、小鹏汽车等企业合作,在海交会线上平台提供超过6800个人才招聘岗位。

  海交会还与以广州孵化器协会为代表的15个孵化器和创业园区合作共建了海交会留学人员创业服务合作园区,还将陆续开展“智汇湾区·归创英才”海外(加拿大)专场路演等常态化项目路演和人才招聘活动,吸引更多海归来穗创新创业。

  “如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和创新人才交流。世界各国间的人才、技术与创新交流,对科学家而言至关重要。”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爱德华·莫索尔表示,海交会的举办为增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桥梁,也为参会方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和合作契机。希望通过海交会这一平台,各界朋友能够在科技开发合作方面展开进一步的交流探讨、优势互补,促成创新成果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科技创新热土上落地转化,推动全球尖端科研技术与这里的优质产业资源对接合作。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陈飞勇认为,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与复杂国际形势叠加的大背景下,更凸显发挥留学人才作用的重要性。“留学人才应当发挥自身多元文化的软实力优势,在创新创业和国际交流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她力量”闪耀羊城

  本届海交会上,同时启动了“广州市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并发布《广州市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实施方案》,助力女性科技工作者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在“科技创新 巾帼力量”论坛暨“她享学”女性成长系列首场活动中,来自气象、航空航天、超级计算机等领域的7位女性科研工作者,分享了自己的从业经历和所思所感。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迎军看来,随着时代发展,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高精尖科技领域,在中国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中就有刘洋和王亚平两位女性。

  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容易曾经参与见证了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全过程。她表示,航空航天领域的女性从业人员在三成左右。“高科技行业主要依靠科研能力,实际工作中是不区分性别的。女性细致认真、坚韧顽强的品格和特质,在工作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容易说。

  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常委张玉花,曾被誉为与“嫦娥”相伴的“最美科学家”,在加入探月团队前,她从事了18年载人航天工程。在海交会“格致论道·湾区”讲坛中,张玉花讲述了自己追星逐月、初心不改的“奔月”故事。作为中国航天史上最复杂的任务之一,张玉花团队开拓创新,最终用中国航天史上的5个“首次”惊艳世界,实现了探月工程三步走规划的完美收官。

  “我们要做最可靠的‘太空邮差’。扎根航天30年,我将自己奉献给热爱的事业,这也成就了现在的我。”张玉花动情地说。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当前,科技创新正涌现出更多巾帼力量,而随着科技创新巾帼行动的深入实施,女性科研工作者将会有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她力量”将闪耀出更灿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