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海归创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12月08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在拉萨修古建筑的留英海归夏于钧——

读懂古城背后的藏地密码

本报记者 孙亚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12月08日   第 10 版)

  夏于钧(右一)正在参与吉本岗拉康的修复工作。
  (本文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吉本岗拉康建筑内部的壁画。

  在西藏拉萨,从大昭寺出发,穿过八廓街古老街巷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就会到达小昭寺,旁边便是被称为“吉本岗”的生活社区。这里因清代古建筑“吉本岗拉康”而得名,作为拉萨现存的唯一一座坛城结构古建筑,吉本岗拉康的修缮工作一直引人关注。

  修复团队中,“90后”建筑师夏于钧是个海归,他毕业于英国伯明翰设计艺术学院,从2016年来到拉萨后,夏于钧花了3年多时间,重新雕琢这座古建筑的每一个细节。

  拂去尘沙,当光影透过这座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建筑,斑驳的壁画仿佛在静静地诉说。夏于钧意识到,他应该留在这里,“聆听”这些藏地古老建筑历史深处的回响。

 

  邂逅拉萨

  “年轻一代如果想要了解西藏的古建筑,过语言关是很关键的一步。建筑构件中的许多词汇都是从藏语创造而出的,有它独特的定义。”西藏自治区建筑勘察院原总设计师木雅·曲吉建才的这番话,被当时还未常居拉萨的夏于钧深深记在了心里。

  为了补上藏语言文化这一课,深入了解当地的生活习俗,夏于钧决定定居拉萨,重新梳理自己的学术体系。

  他对藏族文化的向往由来已久。去英国留学前,这个苏州小伙儿就曾千里迢迢赶到稻城亚丁,走过川西,又走过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若尔盖县。藏区壮阔的景色、古老的建筑、甚至是随风舞动的经幡都令他难以忘怀。攻读硕士期间,夏于钧进一步对喜马拉雅古建筑产生了浓厚兴趣。毕业回国后,他去上海工作了两年,2016年底,在一位正在西藏进行当代艺术创作的朋友介绍下,夏于钧决定到西藏工作,在这片雪域圣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初到拉萨,夏于钧接触过一些改造上世纪民居、饭店的工程,他也曾深入喜马拉雅腹地,对那里的古建筑进行测绘与记录。直到与吉本岗拉康相遇,当夏于钧第一次提着灯进入这座建筑,黯淡的灯光逐渐映亮墙上恢弘的壁画,他觉得自己的心跳都变快了。震撼交织着兴奋,夏于钧决定加入吉本岗拉康的修复团队,让吉本岗拉康——这个曾经的拉萨古城地标焕发出新的活力。

  铃声再起

  藏文化中,“拉康”指的是供奉佛像的场所。吉本岗拉康在18世纪到20世纪的拉萨老地图、老照片中频繁出现。而在18世纪前后,这里建起了一座五层高的佛塔,塔顶向下的4个方向,均用挂有铃铛的铁链相连。风起时,清脆的铃声在整个古城上空响起,久久回荡。

  然而,吉本岗拉康在历史长河中也曾数度遭到破坏。

  为推进对吉本岗拉康的文化遗产保护,2018年,当地政府投入资金对这里进行全面修缮,先加固屋顶及地面的阿嘎土,再邀请专业团队对建筑壁画进行清理,替换已损毁严重的立柱。夏于钧正是在这时加入了修复团队,他们要重新挖掘出吉本岗拉康已隐没于市井之中的文化属性。

  在拉萨老城区中施工,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一方面是古建筑的水电施工难度大,另一方面是交通运输不便。我们在防水改造、电力系统、室内地面加固、安保等方面都进行了现代化升级处理。面对诸多限制条件,我们要在保留原来所有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施工改造。”夏于钧对本报记者说。

  为了更好地挖掘古建的文化底蕴,并使其服务于公共社区,去年,当地政府与“醍醐”团队签订协议,委托该团队以“古建公益性再利用、共建公共文化场所”的方式,将吉本岗拉康保护性升级改造为“吉本岗艺术中心”,也使这里成为了西藏第一座由古建筑保护性改造而成的艺术场馆。

  “我们想将吉本岗拉康最终呈现为一个当代艺术中心,因为它还承载着进行公共文化教育的使命。在进行灯光系统架设和功能性空间建造的同时,要保留住与自然和周边环境和谐共生的精神气质,这也是藏式建筑的特点之一。”夏于钧说。

  重识古城

  今年7月,融合传统建筑与现代设计的吉本岗艺术中心在拉萨揭幕,并推出了首展——“生长中的古城”。走过不远处综合批发市场的一条条街巷,就能看到吉本岗艺术中心门口现代感十足的廊道。2000张手工烧制的铜片装饰着廊道两侧,每张铜片表面被特意烧制出的顺时针弧形,象征着人们心中的坛城。

  雪域高原之上,拥有千年历史的拉萨古城让夏于钧深深着迷。“白天,我可以在一个现代化气氛浓厚的房间里办公,到了夜晚或许就可以穿梭到一座建于7世纪或者9世纪的寺庙。”日月星辰,时空交叠,浩渺的星空,常常赋予他很多的灵感。

  “这里的人有时也会给我带来很大的惊喜。艺术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我们可能会把一些艺术形式归为传统艺术、当代艺术等,但对于生长在这里的藏族同胞而言,这或许就是他们日常的饮食起居。生活本身有时也会成为随性创作的主题和灵感,它不需要被定义,你只要去静静欣赏就好。”夏于钧说。

  作为西藏大学建筑系的外聘老师,夏于钧正在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自己身边的古建筑。夏于钧说:“以前我教课的时候,发现学生在课上画的都是国外的著名建筑,他们常常会忽略家门口那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老建筑,但这很可能就是一处千年古迹。想要帮助大学生完成这种心理转变,也需要学生在中小学时就打下美育教育的基础,更深层次地了解这座养育他们的古城。如今每周五附近的小学会组织学生去艺术中心参观,我们也在策展上花了许多心思。如果学生看过后觉得震撼甚至受到了启发,那就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