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电 (记者丁怡婷)记者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目前,全国城市和县城可提供公共服务的厕所数量达37万余座。其中城市公厕数量达16.5万座,比2017年、2000年分别增长了21.4%、55.1%;县城公厕数量达到5.5万座,比2017年、2000年分别增长了21.3%、77.4%。此外,还有行业公厕(包括公园、景区、交通枢纽等)约7.1万座;社会单位开放厕所(包括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商场、加油站等)约8.1万座。
公共厕所数量增加的同时,结构也在优化。目前,全国城市无障碍厕所约5.2万座,占城市全部公厕数量的31.5%;约有近1万座城市公厕中设置了第三卫生间,约占城市全部公厕数量的6%。此外,女性厕位的比例标准也由2016年底前的1:1提高至3:2,人流量较大地区为2: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各地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厕配套设施人性化、智慧化、生态化程度。例如,上海中心城区基本完成“步行5分钟如厕圈”打造,全市70%以上公共厕所配置了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厕间等设施;重庆加速打造公厕智能化应用场景,部分“潮汐公厕”通过监测如厕需求,可实时调整男女厕位比例;青岛依托“点靓青岛”小程序,及时标注更新“公厕地图”;苏州部分公厕增设了自动售纸机、手机充电站、自动擦鞋器等人性化设施,进一步拓展了公厕便民服务功能。
“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厕人性化、生态化、智能化设计,全面提升城市公厕建设管理服务水平,把这件‘关键小事’办好办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如厕服务。”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