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万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11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向年轻一代讲好党史故事

任 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11月15日   第 07 版)

  日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5集纪录片《红色密档》,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该片以一系列极具代表意义的档案为切入点,聚焦大时代背景下档案背后的真实故事,通过寻访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者的视角,拨开层层迷雾,系统展示了从中国共产党建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间28年的光辉历程,还原了那些峥嵘岁月和传奇故事,以档案实证、探求了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密码。

  再现历史细节

  制作团队的足迹遍及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余处档案馆、纪念馆以及红色地标,对数千份档案资料进行了收集拍摄、深入挖掘和比照分析。在片中亮相的档案资料,不仅包括中国共产党多次重要会议的决议、发言稿、电报等,还包括革命先烈的书信、日记以及当时的报刊、录音、影像等。其中有48份珍贵档案资料首次向媒体公开,例如毛泽东撰写的1927年8月9日参加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的发言原稿。这些档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真实记录。

  片中的机密档案,清晰呈现了书写者的细腻笔触,还原了历史细节。比如通过中央档案馆保存的一封封密电,观众能了解很多战斗的全过程。从《1948年12月林彪 罗荣桓 刘亚楼向军委的请示》可以看出我前线部队对张家口之敌的制胜策略;随后的《毛泽东修改的新华社新闻稿:收复张家口全歼逃敌》则印证了张家口战斗的胜利,也透露出这次胜利对平津战役的重要意义:这场战斗用时两天,歼敌5.4万人,切断了敌军西线的退路,为北平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础。

  故事引人入胜

  制作团队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向年轻一代讲好党史故事。主创打破了理论文献类纪录片惯有的模式,运用悬念叙事的手段开展多个时空维度的叙事。档案研究者、亲历者来到档案记录的事件现场,通过档案中的线索寻找档案记录的人物,讲解其中的事件,在时空交错、今昔对比中,层层抽丝剥茧,秘密豁然打开,革命先烈的故事更加引人入胜,也为红色档案的价值提供了现实注脚。

  例如为挖掘上海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组织提供给解放军的《上海概况》背后的故事,摄制组重点采访了对该档案资料的形成作出过重要贡献的3位老人,重走了当年他们收集档案资料的路线,逐步勾勒出当年上海“第二条战线”上的进步青年们艰辛、危险但又英勇无畏的工作图景。依托这样的方式,《红色密档》在努力呈现层次鲜明的理论框架的同时,也贯穿了有血有肉的故事,使宏观的家国历史与微观的个体命运交融,尘封的档案与现实的故事交织,扣人心弦。

  观众深切共鸣

  《红色密档》在央视播出后,在线上线下都受到了热烈关注。微博平台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超过2.4亿次。微信公众号“CCTV纪录”发布的《50多封穿越战火的家书,从解放战争写到抗美援朝……》等,阅读量达到了10万+。

  这是广大观众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深切共鸣。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频。《红色密档》通过档案资料走近革命先辈,与历史对话,让观众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守。

  (作者系纪录片《红色密档》总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