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神州速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10月19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2020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1010万人,同比增长19%——

他们为啥选择返乡创业?

本报记者 廖睿灵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10月19日   第 11 版)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发现、挖掘、培养优秀青年,筛选审核形成“好苗子”储备库,吸纳一批返乡创业青年,鼓励他们成为乡村振兴中的“领头雁”。图为近日,临安区清凉峰镇新农人创客中心内,返乡创业青年俞冬红在展示柜前整理货物。
  新华社记者 徐 昱摄

  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近年来出台优惠政策,整合资金大力推进乡村微工厂建设,吸引本地青年返乡创业。截至目前,全县建成乡村微工厂79家,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近千人。图为通城县隽水镇上阔村微工厂,村民在车间生产日化用品,准备销往市场。
  刘建平摄(人民视觉)

  在贵州正安,“80后”返乡人员创办的“贝加尔”吉他厂,去年创下收入近亿元;在江西德兴,回乡创业的郑智刚正盘算着新建工厂,带动更多人就近就业;在山东菏泽,退伍军人李卫华打造的创业孵化基地,孕育了不少年轻人的创业梦想……2020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1010万人,比2019年增加160万人,同比增长19%,是近年来增加最多、增长最快的一年。

  是什么吸引着越来越多人返乡创业?国家发改委日前印发的《关于推广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经验的通知》(下称《通知》),勾勒了这样一幅画面——

  

  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添动能

  打磨、上弦、喷漆……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沿着操作台一字排开。伴随机器轰鸣和刺耳的打磨声,一把把身形挺拔的吉他由此诞生。拨弄琴弦,声音悦耳。琴声源源不断,飞出大山——这是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国际吉他产业园区的一处景象。

  在园区百余家吉他厂中,5岁多的“贝加尔”小有名气。创办这家吉他厂的“80后”老板赵山,正是一位返乡创业者。返乡之前,赵山在贵阳市从事IT行业。回家创业,缘于他与朋友的一次交谈。

  “和朋友聊天时,了解到老家在发展吉他产业,就有了创业的念头。”赵山此前从未涉足过这个行业,不过,初生牛犊不怕虎。“虽然没干过这行,但我在电商领域有经验。走电商销路,我有信心!”

  2016年6月,“贝加尔”吉他厂正式落地。不同于多数吉他厂主攻吉他代工,“贝加尔”搞起了网店,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销量领先。红火的生意,吸引了当地不少年轻人加盟“贝加尔”电商部,在家门口当起“白领”。

  同为返乡创业大军中的一员,郑智刚提及最多的是“乡愁”。

  初中毕业后,郑智刚离开江西老家,来到浙江嘉兴一家无纺布设备机械厂打工,一干就是8年。2010年,已熟练掌握相关工艺的他决定自己创业。同年,杭州智玲无纺布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在浙江杭州落地。发展至2018年时,公司年销售额已达6000多万元。也是这一年,郑智刚动了返乡创业的念头。

  “‘漂’了这么多年,一起出来的亲友都很想家。”在郑智刚的记忆里,儿时的家乡总是灯火通明。后来,不少年轻人外出务工,老家成了“空心村”。他期盼着,能再次看到家家户户的灯重新亮起来。

  2018年6月,郑智刚将企业迁回江西德兴,创办了江西德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此前的创业经历,让他在业内已小有名气。回乡后,不但自家企业发展红火,还带动了当地多家上下游配套设备工厂落地。一些过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也在他的工厂找到了稳定的工作。

  这样的故事,如今频繁在全国各地发生。

  近几年,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数量不断攀升。统计表明,一个返乡创业创新项目平均可吸纳6.3人稳定就业、17.3人灵活就业。

  “越来越多人返乡创业,对乡村振兴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吴帅指出,创业能带动乡村产业兴旺和当地就业,从而促进居民收入增加。改善经济条件的同时,乡村文明程度也将进一步提升。“比如,部分地区将原先闲置的土地运用起来,建成创业园区等。这有利于倒逼乡村环境整治、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政策保障,给创业种子提供土壤

  如果说对故乡的眷恋是返乡动力,好政策便是返乡创业的催化剂。

  返乡容易,创业却不易。调查显示,返乡创业群体往往面临“朋友圈”“资源圈”等多方面的挑战。如若无法在家乡建立起稳定的创业团队、解决创业初期所需要的人财物等资源限制,很可能会打消其返乡创业的念头。

  这一点,来自山东菏泽的李卫华深有体会。退伍后,李卫华从事过物业、酒店管理等工作。最终,他在江苏常州一家创业园落脚。2016年,在一次招商会上,他得知家乡正在引商投资。出于对家乡的情感和对菏泽发展前景的看好,李卫华决定返乡创办一家创业孵化基地。然而,不同于江苏浓厚的创业氛围,在菏泽创办一家企业,投资回报周期显然要长一些。“在外地多年,刚回来时也没什么人脉,对家乡很多情况都不了解。”李卫华坦言,一开始,连自己的创业伙伴也不看好这笔生意。

  好在当地政府伸了把手——2万平方米的场地,政府免费提供;税收奖励、人才补贴等,法律范围内都是最优;由于李卫华对当地情况不熟悉,有关部门主动牵线搭桥……在相关部门支持下,李卫华的创业孵化基地慢慢有了起色。“之前的场地早就不够用啦!现在已经扩展到3万平方米左右。”李卫华告诉记者。

  菏泽市返乡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甄君华向记者介绍,目前,菏泽市已建立起73个创业园区(基地),其中,有6个被评为省级示范园区(基地)。在这里,创业者能享受到最优惠的政策,以便更快落实创业计划。

  如今,放眼全国多地,各类创业平台正搭建起更加友好的返乡创业环境。在河南汝州,众创空间、创新工场等模式丰富多样,初创期返乡创业企业可直接免费入驻;在湖南醴陵,“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学校”四位一体的返乡创业孵化联动机制,实现了创业孵化基地共建、资源共享;在四川宜宾,叙州区搭建起孵化物理平台、服务平台、交流平台、推广平台等,助力种子项目落地生根……

  “前三年租金免收、后两年减半征收”“水电、消防、网络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企业完成注册,即可‘拎包入住’”……作为家乡政策的受益者,郑智刚最近正琢磨着新建一家原料工厂。“下一步,我想进一步完善产业链。让更多人不用离乡,在家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解决痛点,为返乡群体保障兜底

  吸引人才落脚后,如何让其留得住、发展得好?

  国家发改委下发的《通知》提出,建立完善人才培育、引进、保障、激励政策体系,积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比如,为人才引进培育提供“绿色通道”;为返乡创业人才提供培育扶持资金;对创业成效突出的返乡创业人才进行跟踪培育,及时吸收进党员和村“两委”队伍等。

  “返乡创业好比移植一棵树,需要考虑它能否存活、开花、结果,果实是否能卖出去、赚到钱。这都需要政府创造更好的发展生态。”吴帅说。此外,资金、资源向来是创业中的难点、痛点。返乡创业群体尤其是农民工群体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他们往往怕借款、怕负债,资金短缺时,更愿向亲友借款,而非向金融机构借贷。“解决资金问题,需要进一步打通融资渠道,为返乡创业群体提供保障。”

  目前,各地正通过创新推出信贷政策等方式,为返乡创业群体提供融资便利。

  河南省设立了总规模100亿元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初创型返乡创业企业的支持力度;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引导区内银行,创新推出“产业升级贷”“品牌贷”等50个金融创新产品,支持返乡创业企业融资;甘肃省高台县引入社会资本出资,设立“弱水三千创业创新基金”,对种子期返乡创业项目进行天使投资……

  “在我们正安,也有专门针对吉他产业园区的金融产品,无需抵押、担保就能贷款,确实方便!”赵山告诉记者。

  软件服务也要跟上。得益于外出务工经历,多数返乡创业群体普遍擅长生产技术,不过,市场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仍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加强对返乡创业群体知识产权、市场开拓等领域的教育培训,也有助于提高其创业成功率。

  “要考虑如何为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创业者‘兜底’。”在吴帅看来,最初返乡创业的人是否成功,将对后来者的决策造成影响。而以现实经验看,一次创业成功率往往较低。一旦创业失败,有关部门须做好返乡创业者过渡期的帮扶工作,或帮助他们实现二次创业。

  “未来还可以通过荣誉奖励等方式,鼓励返乡创业者引导、带动更多人回家创业,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吴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