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对于很多华侨华人而言,传统佳节不仅是游子思念故乡的节点,也是追宗溯源、传播文化的契机。
寄托情感 赓续传统
贺栋2014年来到新加坡,目前在一家中资企业从事风险管理工作。作为一名华侨,他说:“中秋赏月,还是更加期待与家人团圆。不管走到哪里,祖国永远是根,故乡只有一个。”
对海外游子而言,传统节日也许没有地道的家乡菜,但有对祖国的思念。贺栋不愿意错过每一个传统节日,因为每一个节日都在提醒他来自何方。他坦言,“在国内时,过节更多的是期待着放假、吃节日美食,而今在国外,对节日背后所积淀的传统文化兴趣更加浓厚。”
新加坡是个多种族的国家,社会整体包容开放,对各个种族的节日接纳度都较高。多元文化中,贺栋讲:“其他种族的节日也许只是了解,但自己的节日一定要过,哪怕中秋只是吃一块月饼、元宵节只是吃一碗汤圆,也要过。”因为节日的背后寄托的不仅是思乡情感,更是对自己身份的确认。
意识强烈 氛围浓厚
在说到如何过中秋时,贺栋说,“以前在国内,并没有感受到节日氛围那么浓厚,可能是习以为常,不足为奇的缘故。”在新加坡,很多华侨华人反而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仪式,如中秋节不仅会有基本的赏月、吃月饼,也会去游逛灯会,十分热闹与隆重。可能这真的是因为物理空间越是遥远,内心越是感到难得。在这里,大家焦点不在于去消费节日,而是用真心去感受节日文化。
很多在中国国内逐渐消逝的民俗传统在新加坡都能够看得到,特别是一些广东、福建的民俗节日。比如新加坡华人很重视农历七月,在晚上大家会举办歌会,人们会同当地人一起唱歌。这不仅可以让游子更好地感受节日的氛围,同时也让心灵有了更多的归属感。
佳节出海 共情共鸣
张奇是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方院长,2018年9月,她来到这里教学,3年的时间,她亲眼见证了传统节日文化对于布大孔院及中阿友谊的重要作用。
在谈到这几年来她在海外过节的情景时,她说:“节日之所以幸福,是因为团聚,节日时我会更加思念祖国与亲人。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外国友人对我们的节日也非常关注,这让我感到我们的工作很有意义,可以冲淡我的思乡之情,激励我更加努力地传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不仅寄托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也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纽带。在布大孔院,每年都会围绕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向当地民众开展相关活动。
张奇说:“最受欢迎的节日当属春节,春节期间,击鼓传红包、包饺子、贴春联、拜年等活动都受到了阿根廷民众的喜爱。他们通过活动更好地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团圆的美好,这也与阿根廷当地节日文化中的‘团聚’相吻合,能够跨越文化差异,引发人们共鸣。”
当提及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海外传播时,张奇谈道:“不仅要通过活动、美食等方式吸引大家,更要以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如阿根廷当地很多民众喜欢阅读,布大孔院就举办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知识讲座,讲解节日起源,让大家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比如老师对中秋节的讲解,从古时神话中的嫦娥奔月到如今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让当地民众不仅了解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背后蕴含的美好寄托,更看到了今天中国梦的美好愿景,进一步加深其对中国更加全面立体的认知。”
共鸣源于共情。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世界各地文化虽不同,但人类对生活的热爱、对烟火气和人情味的欣赏却是共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