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10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培养孩子从小热爱劳动的习惯

本报记者 刘新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10月11日   第 05 版)

  骄阳似火,热气笼罩田地,李莉拨开一株玉米秆,掰下玉米棒,扔进背篓,动作越来越熟练。她用手背抹去脸上的汗珠,继续掰下一个。

  李莉是重庆市丰都县一名高中生,假期,她离开城市“安逸”的生活,来到包鸾镇包鸾村参加劳动,帮助姨外婆收玉米。

  李莉越来越热爱劳动,离不开家庭的熏陶。从小,父母就告诉她劳动最光荣,鼓励她在家做做家务。这次回农村参加劳动,父母也很支持。“希望能磨炼一下她的意志,让她更加懂得劳动不容易。”李莉的母亲说。

  通过劳动,李莉更加懂得劳动的滋味。“以前,常听爸妈说‘劳动最光荣’,总感觉隔了一层,现在终于体会到了,收获的感觉真踏实!”李莉表示,农民生活很辛苦,常常抢抓农时,收完这块地又立马奔赴下一块地。但通过劳动收获果实,感到充足而快乐。

  培养学生劳动习惯,既要家长鼓励,更需学校引导。近年来,丰都县强化劳动教育,改革劳动教育评价,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三方共评”,将其与学生评先选优挂钩。还编印具有地域特色、劳技特点的校本教材10余套,鼓励学生参与劳动,在劳动中传承劳动精神。

  在丰都县实验小学,每个孩子都有一本“学生素质报告册”,上面记录着暑期里志愿实践、家务劳动、学工学农等一系列劳动过程和效果评价,不少学生学习包饺子、动手叠被子、制作手工艺品。

  “弘扬劳动精神,要从娃娃抓起,引导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丰都县教委主任王筱军表示,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必须经常参加劳动。只有在劳动中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传承劳动精神,才能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为社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