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末,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告别亲人,隐姓埋名,从北京市海淀区奔赴大西北戈壁荒漠,把宝贵的青春乃至生命留在了罗布泊……他们是新中国科技工作者,他们是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功勋。回望新中国建设史,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众多机构、无数科研人员从海淀出发,沿着古老的长城一路向西,深入戈壁荒漠。几十年后,北斗、嫦娥、天宫、天问,也都与海淀紧密相连。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弘扬中关村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北京故事、海淀故事,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深入挖掘区域舞蹈资源创排的大型原创舞剧《长城》(见图),于9月17日晚在国家大剧院首演。该剧以新中国科技工作者科技强国、产业报国的奋斗历程为主线,通过讲述两代科技工作者投身于“两弹一星”和“北斗”研发、打造科技长城的故事,展现新中国科技工作者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和精神传承。
舞剧《长城》以“隐姓埋名”为序,以“万里戎机”“长城如父”“天设金汤”“换了人间”四幕展开故事。“舞剧聚焦的是一群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的人。他们远离亲人,住帐篷、睡地窨、喝苦水、吃风沙,历经困苦却不以为苦。他们用青春热血谱写了‘隐姓埋名、惊天动地’的壮丽史诗。”北京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长城》总导演刘震介绍。他表示,剧中有三条线:一条是物理意义上的长城,一条是精神传承的长城,还有一条是新时代的科技长城。该剧汇集多种舞蹈形式,融合吟唱等多种艺术方式,以舞蹈语言特殊的形象、意境和神韵,展现不同层面的“长城”。
“两弹一星”科学家代表、航空航天领域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中关村高科技企业代表等嘉宾以及朱光亚、陈芳允、邓稼先、于敏、张蕴钰、孙继先等“两弹一星”功勋的后人观看了演出。“两弹一星”功勋朱光亚之子朱明远看完舞剧后表示,“两弹一星”这个题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都表现过,舞剧还是第一次,它很好地诠释了“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北斗星通导航技术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兼企业文化总监杨冰说:“整部剧可以用6个字来概括:壮美、壮丽、壮志。剧中最打动我的是当原子弹爆炸,东方巨响一声春雷的时候,我感到我们的脊梁挺起来了,我们的祖国强起来了。它告诉我们,无论是物理意义上的长城、精神意义上的长城,还是科技长城,只有每个人都去努力,我们的国家才会强大。”
作为2021年北京市和海淀区重点文化项目、海淀区庆祝建党百年的重点剧目,舞剧《长城》是海淀区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向科学家致敬的重要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是“两弹一星”精神与新时代中关村精神的一次“对话”,也是具有海淀特色、用优秀文艺作品讲述中国故事的生动实践。
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劲林表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形成与培育了以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崇尚艰苦奋斗等为主要内容的精神谱系,海淀每一步的发展都打上了国家战略的烙印,如今这里承担着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的国家使命,我们希望通过舞剧《长城》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以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