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学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9月24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怀着探险的期待走进山林(创作谈)

任林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9月24日   第 07 版)

  生态文学正如火如荼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候,我刚好完成了《虎啸》的写作。但这并不是因为我先知先觉、敏感地抓住了生态这个主题,而是缘于我对这个主题的长期关注,也可以说是不期而遇。自2017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挂牌,我开始关注有关东北虎的各种信息。令人欣喜和兴奋的是,在中俄两国携手为它们开辟的家园里,东北虎豹在此繁衍生息,每一年数量都有新的变化。关于东北虎的照片或视频陆续传来,我一次次被东北虎的神态和气度所吸引,所感染,所震撼。

  它们从容不迫的步伐、宠辱不惊的神情、我行我素的姿态和睥睨万物的威仪,让人确信他们就是自然界当之无愧的王者。它四脚稳健而自信的起落,带着不怒而威的力量,仿佛不是从山林中走来,而是从众神的宫殿中走来。渐渐地,我感觉到它不仅是一种动物,也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高贵、神圣和伟大。至2018年秋天,东北虎的种群数量已经扩大到近30只。隐隐约约地,我感觉这是一个事件,并且是个大事。我开始收集和查阅有关东北虎的资料,并零星接触、采访一些林区的工作人员和动物保护者。

  起初,我只是对自然和山林中的事感兴趣,有所关注,但无明确目的。这是我自幼就有的喜好,我报的第一个高考志愿就是地质,为什么?理由是搞地质可以背着一把地质锤走遍名山大川。那时,我的知识面很窄,如果知道院校里有野生动物的相关学科,一定报名。

  伴随着这一童年喜好,越来越多关于东北虎的信息汇集到我的脑海中,一条野生东北虎由少到多、由衰至兴的轨迹日益清晰,这是一条种群复兴之路。我突然有了冲动,决定以探秘和追踪野生东北虎为主题,写一部纪实性作品。

  怎么写,能写成什么,我当时还没有想好,但最起码能写成一部好看的、有意思的书。我知道,作为文学作品,生态文学也好,纪实文学也好,如果仅仅满足于科普观察、行走记录,远未达到文学的标准,它的意义和价值肯定要大打折扣。在保证好看的前提下还需要有更多人文要素来增加它的厚度。要有人类对自然、生物的认识和理解,也要有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确认和反思,还要有人类的精神诉求、境界和情怀。我是怀着探险的期待走进山林的,但同时我也知道,这次探险不仅是行走的探险,也是文学的探险。我希望在追踪东北虎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发现它们身上所承载的精神要素和品质,更能发现和阐释出与其相关的更大的精神命题。

  在接下来两年多时间里,我随动物保护工作者行走于通肯山与珲春河谷之间的广大山林间,追踪山林王者野生东北虎高傲、野性的足迹;采访仍滞留在自然保护区中的山民;寻找那些渐渐销声匿迹的昔日猎人;通过各种渠道拜访各国野生东北虎研究、保护专家……当漫长而艰辛的田野调查结束,可以端坐于案头构思、创作一部作品的时候,我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几个关键词:王者风范、劫后重生、复兴之路、命运共同体。然后,我手握碳素笔,写下20余万汉字,将这些关键词逐一连结在一起。

  当作品终于离开我的手,呈现于读者面前,我已失去了对自己当初构想进行检验的权利,如今这权利在读者手里。但我还是真诚地希望读者能感受到,这确实是一部关于生命、生存、较量、抗争和尊严的书。

  (作者系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