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旅游天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9月17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三亚天涯区

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

董 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9月17日   第 12 版)

  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
  天涯区委宣传部供图

  三亚市天涯区在今年5月《小康》杂志发布的“2021中国最具诗意百佳县市”榜单中位居第二。

  天涯的“诗意”在于优美的生态环境。这里交通便利,依山傍海,全域山地、丘陵、河流谷地、平原、沿海的沙堤和泻湖等,北部的高峰山区,动植物种类丰富,是海南热带基因库最多的区域之一,漫山碧透的原生态,被称为三亚的“绿肺”;东、西岛珊瑚礁,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隆、福万水源池等水库,是三亚城市用水的主要水源。近年来,天涯区坚持绿色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0年,天涯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天涯的“诗意”在于独有的历史内涵。说起天涯区,人们自然会想到马岭山脚下那两块镌刻着“天涯”“海角”的巨石,想起郭沫若手书的“天涯海角游览区”题名。其实,自汉代迄今,“天涯海角”一直都在人们的文学抒怀之中。“行行重行行,与君相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天涯呀海角觅呀觅知音,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等,凝聚友情、亲情、爱情等多种情感体验于一身,“天涯海角”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成就了天涯区在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人文景观。

  文化是诗意的灵魂,也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近年来,天涯区不断加大文化建设力度,注重传统优秀文化保护性开发和利用,让黑土村的黎陶、抱龙村的苗绣黎锦、三亚疍歌等特有传统文化项目释放出更加迷人的魅力;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红色文化”“天涯文化”“婚庆文化”“海洋文化”等,随着一批文化基础设施的建成和投入使用,让山水之美更加灵动、更具有神韵。

  天涯的“诗意”在于“高大上”与“烟火气”并行不悖。天涯区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不阻断已有的烟火气息,繁华的商业街区、高楼大厦之间,那些老街、老建筑、老生活方式,像珍珠贝壳一样镶嵌在现代版图之上,群众街(北黎村)的传统小吃、“回辉村”的牛骨汤、南边海村的炸鸡,还有疍家人的烧烤等,飘散的“三亚味”凝聚成最具市井气息的场景,让“天涯海角”更具有了诗情画意。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有人说,天涯区是极具“三亚味”的地方。

  天涯的“诗意”还写在美丽乡村的新画卷上。近年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天涯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全力以赴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有序推进15个村(社区)美丽乡村建设,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旅游人气聚集。

  西岛,是三亚离岸8海里的一个海岛。20世纪70年代,随着电影《海霞》的热映,西岛八姐妹一腔热血戍守天涯的动人故事曾经传遍大江南北。西岛以“宜居、宜游、宜购”为目标,启动美丽渔村建设。近几年,围绕人文保护、生态环保和艺术创作,400多年的小岛老渔村掀起朵朵创意浪花,旅游流量大增。

  文门村,是海南著名的“千年古寨”。天涯区以“环境美化+产业扶持+民风提升”新建设模式,结合地理优势和山、湖、田、林、石等自然资源,通过富有特色的文旅产品,努力打造绿色高端美丽乡村。如今,文门村被誉为隐于山岭之间的“世外桃源”。

  诗意栖居、诗意生活,最美的诗意是藏在人们心里的感受,是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大背景下,天涯区抢抓机遇,以全域旅游和建设美丽宜居城市为抓手,用足自然和人文优势,全力打造山川秀美、风景如画、文旅深度融合的精美天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快速发展。2020年,天涯区实现生产总值234.62亿元,在三亚全市占比33.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292元。

  争当自贸港建设先锋,打造开放天涯。今年,按照三亚市的总体规划,天涯区正在加快三亚湾功能提升,以“方便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为宗旨,下足“绣花功夫”,按照时间节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美丽的三亚“会客厅”;同时,体育、邮轮游艇、低空等旅游产业及免税购物、特色美食、夜间消费经济也在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