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张家界,经芙蓉镇、吉首便进了贵州地界。人言贵州山多、水多、树多,风景美,果然,一过湖南平茶镇,两边的山便被植被裹得严严实实,花草、树木密密匝匝地交织在一起,如翠绿的屏风立于左右,令人赏心悦目。途中,一座高架桥矗立山间,上了桥,望天上云海茫茫,看脚下“众山小”,汽车飞驰,我们仿佛在天上行走。
当晚到了黎平县城,我们入住酒店后,从工作人员口中得知:黎平有千年的历史,人称大歌之乡、名茶之乡、鼓楼之乡,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管辖,在这里生活的少数民族以鼓为神器,最具代表性的有肇兴侗寨、黄冈侗寨、堂安侗寨,这些侗寨和城内的兴鼓楼,大都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
黎平的森林公园、天生桥、红军桥、地坪风雨桥都是著名的景点。古老的陈列,原生态的生活环境,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
“翘街”上的二郎坡五十二号是红军长征中第一次召开党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地方,当时是一家叫“胡荣顺”的商号。第二天,在路人的指点下,我们向东走了一段路,路边一高台阶向左再往下走就到了。
这是一座清中叶的四合院,三进的庭院,有浓厚的黔东南风格。穿过庭院到走廊尽头,我们上了楼上的套间,这是一间普通的商家用房,屋里摆放着一张长方形的桌子,周围有几把椅子。
1934年12月15日,红军在湘江遭到重创后来到了黎平。当时,博古和李德坚持教条主义军事路线,不汲取湘江失败的教训,命令中央红军到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欲建立湘鄂根据地。蒋介石看出了这一意图,在湘鄂两地布下重兵,设立好了口袋阵,拟一举歼灭红军。在生死存亡关头,12月18日,党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黎平召开,由周恩来主持,会开了一天一夜。会上,毛泽东批判了教条主义军事路线,详尽分析了国内军事态势,揭穿了蒋介石的阴谋,指出了红军面临的危险,毛泽东说服了与会代表,由议论纷纷到取得了共识,由反对到支持,会议决定,到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去发展壮大。
红军进入贵州后,突破乌江天险,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于是,红军四渡赤水、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战绩。黎平会议虽只解决了红军的行军路线问题,但却挽救了红军,毛泽东为党内大多数同志所认识并接受,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从思想上、组织上奠定了基础。
与黎平会议遗址一街之隔,还有会议纪念馆,此馆仿明清风格,墙上青灰石,房上黑褐瓦,硬木格窗,青石地面,厚重、大气。馆内有毛泽东、周恩来的巨幅照片和当时的军事态势图、红军用过的望远镜、步枪、公文袋等,大门墙上是鲜红的九个大字——伟大转折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