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网络世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8月20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共享经济服务提供者约8400万人,相关政策措施密集出台

推动新就业形态积极发展(网上中国)

本报记者 叶 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8月20日   第 08 版)

  8月9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永定街道,外卖员正在查看外卖订单信息。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摄

  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迅猛发展,新就业形态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近年来,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货车司机、互联网营销师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近日,一系列指导意见密集出台,多方正在合力推动这一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向着积极方向发展。

  

  指导意见出台

  对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的情形作出规范

  近日,国家层面第一个系统规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政策文件出台。人社部、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共同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从健全公平就业、劳动报酬、休息、劳动安全、社会保险制度,强化职业伤害保障、完善劳动者诉求表达机制等多方面,补齐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制度短板,还将所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劳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范围。

  “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规范新就业形态发展、保障数字经济劳动者权益的制度构建逐渐走深走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尤其是《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创设了“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的情形”,是在传统的劳动关系—民事关系“二分法”基础上的创新。

  数据显示,近年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长,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2020年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为8.3亿人,其中服务提供者约为8400万人。

  一方面,共享经济下的灵活用工模式为“稳就业”“保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许多灵活就业人员与从业单位之间属于非稳定劳动关系,无法获得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保障。《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明确:对于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指导企业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协议,合理确定企业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张成刚认为,此举是对劳动关系制度的重大改革。

  除此之外,市场监管总局等7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 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对保障外卖送餐员正当权益提出全方位要求。交通运输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初步明确了做好快递员权益保障工作的路径。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意见》,就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工作作出安排部署。专家认为,这些政策的出台,既有助于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也有利于促进灵活就业、增加就业岗位和群众收入。

  各地细化举措

  放开参保户籍限制、发挥工会作用

  劳动关系认定难、社会保障欠缺、生存状态较差、组织程度偏低、权利救济困难……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不足的问题,各地完善机制、创新方法,探索建立适应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维护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回应了社会关注的难点、痛点。

  浙江宁波1月出台《宁波市优化新业态劳动用工服务实施办法》,重点从鼓励电子劳动合同签订、搭建企业与从业人员互通联系平台、优化技能培训和人才服务、加大新业态企业放管服力度、多途径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完善新业态领域劳动用工治理体系。

  广东5月出台文件,取消外省籍和本省跨市流动的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参保年限等限制条件,为异地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大开参保方便之门。同时,广东大力提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便利,整理归集了账户建立、缴费比例、缴费基数、待遇申领等各项涉及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的现行政策,方便灵活就业人员明晰政策,及时办理参保缴费。

  深圳市总工会7月发布《深圳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改革方案》,提出30条具体举措。包括在2021年下半年开展集中建会攻坚行动,吸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通过工会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渠道实现网上入会;向快递小哥、外卖骑手和网约车司机会员赠送一年保障期的意外险互助保障计划和重疾险;建立健全互联网平台企业、快递物流企业“律师驻点”“律师入企”、劳动争议律师代理等。

  江苏无锡将在阿里、到家和顺丰平台企业试点开展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培训。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试点工作突破了现有补贴政策要求企业与劳动者“签合同、缴保险”的传统模式,将与试点企业未建立劳动关系但通过企业平台提供服务并获取劳动报酬的重点群体人员也纳入培训范围,并按规定给予企业培训补贴。

  平台企业改进

  倾听劳动者意见、保障权益落实

  “了解了各区路况是怎样的、卸货时哪里能停车、怎么跟客人沟通……很有用!”提起7月底参加的技能提升培训,深圳货拉拉司机昌治刚说,“平台对我们的关怀是越来越细致了。”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作体验和权益保障的问题,正在得到逐步改善和解决。

  货拉拉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举办线上、线下培训,公司还成立了专为司机服务的部门,通过线下恳谈会收集司机问题、反馈解决进度,后期还会推出司机车辆损坏等情况的相应关怀措施。

  美团成立骑手服务部,围绕骑手工作生活全流程需求,提供解决办法。今年上半年,美团外卖在全国举办了近百场骑手恳谈会,收集到的不少建议正在变成现实。例如,美团骑手App新增订单“改派”和“出餐后调度”功能,增加了骑手在出餐慢、出餐不稳定等场景下的应对方法。

  按照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和相关部门的部署,下一步,中国将在部分重点行业开展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探索用工企业购买商业保险、保险公司适当让利、政府加大支持的机制,为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提供与工伤保险待遇接近的保障。

  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姜颖看来,明确权益保障之后,更重要的是如何执行,这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和相关组织深度参与。

  张成刚认为,制度构建与市场实践是相互协同、共同适应的过程,应采用协同治理的方式,吸收各方诉求,逐步推进完善,织密劳动者权益保障网,努力使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