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中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8月20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大蒜”和“小蒜”(汉字里的故事)

孟德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8月20日   第 11 版)

  “蒜”在《说文解字》中释为“荤菜”。“荤”指的是带有刺激性气味的草本植物。“大蒜”大家都很熟悉,那既然有“大蒜”,是不是也有“小蒜”?

  《古今注》说,“蒜,卵蒜也,俗人谓之小蒜”。《尔雅翼》说,“大蒜为葫,小蒜为蒜”。“蒜”这个字最初指的就是“小蒜”,其实也就是“薤”“xiè”。“薤”是中国的本土菜蔬,也叫“薤白”,老百姓称之为“小蒜”,其名称还有很多,诸如山蒜、苦蒜、小么蒜、小根菜等。今天,在川蜀等地区也多用“薤”腌渍成咸菜来食用。“薤”在很久以前就成为中国人经常食用的“五蔬”之一了。“五蔬”一般指的是葵、韭、藿、薤、葱,由于这五蔬气味浓郁带有刺激性,所以也被称为“五荤”。

  如上所述,最初的“蒜”本来指的是“薤”,也就是“藠头”。之所以后来出现了“大蒜”“小蒜”的区别,是因为“蒜”这个“李逵”遇到了跟自己长得很像的新品种“李鬼”。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带回来很多农作物新品种,主要包括蚕豆等和“大蒜”。“大蒜”跟原来的“蒜”相比,无论在外形还是气味上,都很相像,区别主要在于个头儿比原来的“蒜”要大点儿,瓣数比原来的“蒜”要多点儿,所以人们遂以“大蒜”来称呼这个新的舶来品,以与旧有的“蒜”相区别。于是,原来的“蒜”因为出现了“大蒜”而被称之为“小蒜”了。

  “蒜”从艹祘声。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形声字。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蒜”的声符“祘”其实也是一个义符,因为“祘”也为“蒜”提供语义信息。

  《说文解字》释“祘”为“明视以筭之。从二示。”《逸周书》中说,“士分民之祘,均分以祘之也。祘读若筭。”这里的“筭”其实就是竹子制作的“算筹”,今天被写作“算”。

  由此可见,“算”/“筭”就是因“相互区别的竹筹”为语义特征的。“祘”当然也具备这个义素。因此,以“祘”为声符的“蒜”,其词源来自于“分瓣”,也就是说,可能“藠头(卵蒜)因其块茎粒粒可分,与“算筹”相似。这样一来,“蒜”与“算”也就成为了同源词。

  (作者系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