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神州速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8月17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海奉贤区青村镇李窑村村民杨勤芳——

搭上都市产业升级快车(身边的小康故事)

本报记者 田 泓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8月17日   第 11 版)

  “下午,村里的老人们要过来做游戏、唱歌。”刚过11点,73岁的杨勤芳已经吃完午饭,忙着打扫堂屋,摆放桌椅。

  杨勤芳所在的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李窑村是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试点。如何在保留江南水乡风貌的同时,让农民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让乡村经济搭上都市产业升级的快车?李窑村对农民房屋实行自愿流转、集中规划改建,将腾挪出来的空间用于吸引文创、旅游产业入驻。

  杨勤芳将自家两层三开间流转给土地集中运营公司,再由村里回租改建成睦邻点,用于村老人助餐和活动室。每年租金5万元,比原先租给私人翻了2倍还多。杨勤芳帮忙组织睦邻点活动,还有一份补贴。有杨家“样板房”效果做例子,村里100多户农家签订了房屋流转协议。

  破旧的石灰墙,改造成青砖瓦;泥泞的乡间小路,拓宽成透水的平板路;杂草丛生的荒地,种上花草,再摆上几件农耕小品……翻新后的村屋既传统古朴,又现代简约。“20多岁的孙女经常带着城里的朋友周末来玩,她们都很喜欢这里的环境。”杨勤芳说。

  “这次改造的房屋共有154栋,不是推倒重建,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风貌改造。”承建项目的中交上航局上海交建公司乡村振兴事业部总经理曹峥说。规划不单指建筑布局,还有产业定位。李窑村村支书徐美凤介绍,村里做强农业,打造千亩水稻、百亩菊花园和全上海唯一的石蒜花试种基地。徐美凤指着一排改造完的房子说:“这里以后会引入新产业和年轻人,我们给年轻租客配建了足球场、篮球场。而村里的老人们当上房东,收起租金,过上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