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健康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8月17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网瘾男孩戒瘾记(大健康观察)

刘 宁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8月17日   第 09 版)

  闪电混着惊雷划破阴暗的天色,狂风席卷雨丝抽打着错落的建筑。我撑着伞兜兜转转,走进河北邢台一幢居民楼,走进一个网瘾男孩的故事。

  “来啦?”开门的郭妈妈将我让进屋,“他昨天打工上的晚班,还在睡。”

  郭妈妈的儿子豪豪16岁,开学职高二年级,“从小爱打游戏,为了拉出来他我们真是什么办法都用了”。

  豪豪四年级的时候,这户经济拮据的家庭购入了第一台电脑。谁成想,豪豪无师自通地上手了各类游戏。郭妈妈说:“我能想起来的尽是他长在电脑上的场景。”彼时夫妇俩工作繁忙,疏于亲子陪伴,便放任豪豪在完成作业后玩电脑。

  结果,孩子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性格也逐渐暴躁乖戾。“有次接到班主任电话,才知道作业全是抄的。他每天着急忙慌地应付学习、废寝忘食地打游戏,这‘拼’劲儿让人后背生凉。我知道我必须要插手了。”那一天,郭妈妈第一次强行关闭了运行中的游戏界面,不出意外地换来满地狼藉:母子俩皆怒不可遏,争执中掀翻了餐桌。

  此后,家里变得“鸡犬不宁”,豪豪和父母正式打响了拉锯战:爸妈设电脑登录密码,他就另开一个账户同设密码;爸妈夜里扒门缝查看房内光源,他就闷头埋进被子玩手机;爸妈断了零花钱,他就在网上帮人代玩游戏赚取外快;爸妈没收手机,他就逃课去网吧……

  初中以后,豪豪的网瘾随着课业压力一同增大。背负着家人的失望和老师的批评,他开始厌学。现实中得不到认可,他愈加希望在游戏中展示价值,“上号”成了每天重塑自信的必修课。郭妈妈说,孩子太“忙”了,想安排他做点事情必须“提前两天预约”。

  由于长期荒废学业,豪豪的中考成绩不理想,勉强进入一所职高。看着“病入膏肓”的孩子,全家人本已心如死灰,却因郭妈妈职业变动迎来了转折:她成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接触到罹患孤独症、脑性瘫痪的孩子,对其进行人际交往、动作技能、精神卫生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在工作同时,她开始复盘自家的教育痛点:“我想,我尚有信心帮助先天特殊的孩子回归社会,为什么要放弃自己儿子呢?”

  她试着换位思考,去共情一个叛逆期男孩的心境,反思为人父母的角色失范。“不能双重标准,我和他爸回了家也各拿手机横躺着玩。”她逐渐明白,代际的疏离、鼓励的缺位、错误的身教和粗暴的阻断,都会扭曲孩子的成长。厘清思路后,夫妇俩决定与豪豪和解:商量好玩游戏的时间、把游戏话题融入日常互动、鼓励孩子外出社交、挖掘更多兴趣……

  功夫不负有心人,豪豪有了明显的改变。疫情期间,他和朋友在宿舍开了一家零食铺,做起了小生意。作为“股东”的他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虚拟游戏的魔力在迅速消退。进入暑假,豪豪主动提出打工,每天17时至23时在一家火锅店上班。闲暇时也开始和伙伴们外出打球、聚餐,最近还在筹划着一场短途游。忙起来的假期格外充实,再也没有“不玩游戏就缺了魂”的窘境。

  临行前我等到了醒来的豪豪。他说自己的“王者荣耀”已登上48星。“其实我知道爸妈的用心,现在不怎么玩手机了,假期都在打工攒钱,”豪豪说,“我还想留着视力当兵去呢。”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