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中国品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8月06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共建“一带一路” 贡献央企力量(品牌论)

史志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8月06日   第 10 版)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至今,取得显著成效。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向“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发表书面致辞时强调,8年来,140个国家同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各方积极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启动了大批务实合作、造福民众的项目,构建起全方位、复合型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开创了共同发展的新前景。

  谈起彰显国家实力的大国重器、享誉世界的“中国名片”,往往都少不了央企的身影。在“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的今天,中国央企更应主动作为,加强与相关国家和企业的沟通协作,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更好造福各国人民贡献央企力量。

  多年来,中国央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原则,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区建设等领域承担了一大批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据统计,已有81家央企在“一带一路”沿线承担超过3400个项目。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央企不仅提升了自身国际化经营的能力和水平,也让沿线各国人民感受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和甜头。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互联互通是实现包容联动发展的基础。通过深化务实合作形成互联互通,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一带一路”沿线多是发展中国家,正在致力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而实现经济发展和民族振兴。中国央企在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领域有着丰富的建设运营经验,参建的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蒙内铁路等重大项目,有力推动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也为相关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推进中外民心相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只有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各国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大力推进本土化经营,直接带动当地就业;主动融入社区,盖学校、建医院、修道路、解决居民用电用水难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严格举措保护当地生态和动植物资源……中国央企在海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改善当地民生、投身公益事业、促进人文交流等方面始终发挥积极作用,播撒友谊的种子。

  命运与共,助力全球抗击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全球疫情持续演变的情况下,中国央企积极为当地捐赠防疫物资,并在做好自身防控的基础上有序开展生产经营,做到防疫生产“两不误”,为世界团结抗疫和经济复苏注入信心。今年5月,中国国药新冠疫苗正式通过世卫组织紧急使用认证,中国推进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的努力迈出重要一步,这也是中国央企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