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在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项世界遗产。
据阿联酋《国民报》网站7月25日报道,泉州曾是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中国港口,历史上阿拉伯世界的商人称之为“刺桐”,连接着印度的马德拉斯港、阿拉伯世界的马斯喀特港和波斯的撒那威港。报道称,“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是10世纪至14世纪产生并留存至今的一系列文化遗产,分布于以今天泉州城区为核心的泉州湾地区,包括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等22个遗产点。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贸易中心”世界遗产,由一系列具有极高历史、艺术、科学、社会和文化价值的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构成。古迹和遗址主要分布在自海港经江口平原,并一直延伸到腹地山区的广阔空间内,完整反映了宋元时期海洋贸易相关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的空间结构以及关键的制度、社会和文化因素。
泉州成功“入遗”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是泉州遗产项目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突出的普遍价值;其次是专家学者及机构长期对泉州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为申遗成功奠定了坚实学术的基础;第三,为更好地保护遗产,泉州制定了一系列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为申遗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第四,泉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践行申遗惠民理念,得到老百姓的全力支持,探索出活态遗产保护的传承模式。
此次泉州“入遗”与之前中国成功“入遗”的项目相比,主要贡献在于填补了中国在10世纪至14世纪海洋文明的历史空白,是中国海洋文明的一项重大成果,对人类文明发展和全球海洋文明的交流意义重大。泉州的文化遗产印证了中国具有强大的海洋文明基因,向后人重现了当时泉州令人瞩目的繁荣成就,向世界传扬了泉州多元共荣的海洋贸易传统。此外,泉州的文化遗产也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文明交融互鉴的杰出代表。这种多元文化和平共存的发展模式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基础。
泉州的文化遗产还对亚洲海洋商贸体系的历史记载进行了补充。作为宋元时期东亚和东南亚贸易网络的海上枢纽,泉州的文化遗产证实了其为历史上亚洲经济文化发展和人类社会共同进步作出的突出贡献。作为宋元时期中国对外商业贸易、人员交往的重要窗口,泉州推动了中国古代农业技术、文学典籍和哲学思想等传播到海外,为推进东西方文明交流借鉴、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滋养。此外,作为宋元时期一个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中心,泉州保留了大量承载着海洋贸易和文明交流痕迹的历史文化遗存,具有鲜明的包容并蓄性。宋元时期的泉州,东西方文化跨越海洋阻隔,不同民族在这里相遇相知,不同信仰在这里交织互动,不同文明在这里交流互鉴,共同见证了泉州开放、多元、包容的海洋文化和城市精神。
宋元泉州这种多元整合、共同繁荣以及共享发展的理念,对未来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宋元泉州所承载的精神,与“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一脉相承。泉州的文化遗产,以生动的历史实证向后人讲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开放互信、文明融合的光辉历史,也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中华民族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襟、卓越的智慧以及自强不息、勇于开拓的精神追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经贸往来将会越来越密切。
泉州所蕴含的海洋文化千年赓续不绝,为人类文明贡献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经典范例。泉州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为人们认识“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新视角。同时,不断行稳致远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必将赋予泉州的文化遗产以新的活力和内涵。
(郎 昆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