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神州速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7月20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全面小康,一个不少(小康梦圆①)

本报记者 王俊岭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7月20日   第 11 版)

  易地扶贫搬迁村——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南梁台子隆源村发展起蔬菜种植产业,当地村民正在搬运线椒。
  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摄

  曾经的贫困村湖南省隆回县岩口镇向家村如今发展为网红旅游村,游客正在当地彩虹滑道玩耍。
  曾勇摄(人民视觉)

  重庆市永川片区中国邮政分公司员工帮助何埂镇联盟村村民开展电商直播带货活动。
  陈仕川摄(人民视觉)

  十八洞村新貌。
  刘振军摄(人民视觉)

  “在这里,我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上的一座丰碑。

  百年前的旧中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简单的“吃饱穿暖”“有铺有盖”曾是多少人的奢望。百年筚路蓝缕,百年砥砺前行。如今的神州大地,早已今非昔比。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民收入跨过1万美元门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飞跃,14亿多中国人告别了“温饱不足”,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今天起,本报推出“小康梦圆”系列报道,从经济发展、就业收入、社会治理、养老医疗、住房保障、生态环境等多方面为海内外读者呈现一个全面、立体、鲜活的小康中国。

  ——编 者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

  脱贫攻坚,一个不落;全面小康,一个不少。当中国GDP总量接连迈上新台阶、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际,中国把更多目光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困难群体。2021年初,中国宣布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甘肃定西、贵州毕节、广西马山、四川凉山……一个又一个曾因“穷”而出名的地方,纷纷拔了“穷根”,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今天,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全面小康风景好!

  

  千年夙愿 今朝梦圆

  早在西周时期,《诗经》中便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句子。最初,“小康”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指“比较安定的生活”。

  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慨,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憧憬,再到孙中山“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的夙愿,都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摆脱贫困、丰衣足食的深深渴望。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小康社会”,明确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共产党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党的十二大提出,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这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首次使用“小康”概念。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时作出了“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的重要论断。

  党的十八大提出和确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要求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举旗帜、定方向、出政策……为了实现全面小康,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持续奋斗。

  “我是个农村党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领到了这个勋章,我非常骄傲和自豪,这个勋章是党和人民给我的,是党和人民对我的认可!”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86岁的黄大发无比激动。黄大发自23岁被推选为贵州遵义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大队大队长,就立誓要带着大家做成三件事:引水、修路、通电。历经36年,他带领乡亲们在绝壁上硬生生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如今,团结村产出的优质水稻卖到了10多元一斤,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这样的奋斗者还有很多很多……

  千年梦想,百年梦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跃升,而且极大提升了人类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使得世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的人口数量翻了近一番。

  万众一心 脱贫攻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8年多时间,3000多个日夜,全党上下奋进接力,全国人民万众一心,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

  ——脱贫攻坚,好政策一路护航。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丰收村,成片的牧草在朝阳下长势喜人。铡草、搅拌酒糟饲料……脱贫户余定询在牛圈里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59岁的余定询曾因病致贫,无法外出务工谋生。几年前,他申请了3万元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从市场上买回两头牛犊,盖了一座小牛棚。一年后,扣除成本,纯利润达两万多元。如今,余定询扩大养殖规模,致富的信心更坚定。

  ——脱贫攻坚,产业引领保障。这个夏天,由老屋改造而成的民宿“长塘古韵”吸引了大批游客,江西省井冈山市拿山镇村民潘斗在这里当起服务员,每月工资2600元。家中闲置多年的老宅也“升级”出租,收入不错。

  作为全国率先脱贫摘帽的革命老区,拿山镇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发力点着实不少。井冈蜜柚、红心猕猴桃、黄桃、葡萄、西瓜、翠冠梨、草莓、无花果……现在,小小的拿山镇遍植水果,一年四季都可采摘不断。

  ——脱贫攻坚,结对帮扶真给力。如今,行走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太平乡的村屯中,满眼都是嫩嫩的绿色庄稼。“这可是咱家生计的重要来源,一年一万多元的纯收入!”太平乡五三村村民王金霞笑着说。

  借助中国气象局帮扶的有利时机,太平乡以紫皮蒜种植为特色,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这一过程中,中国气象局还利用中国气象频道、中央气象台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充分宣传推介太平乡紫皮蒜等庭院种植、养殖农特产品,提高了这些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帮助“王金霞们”脱贫致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日子更好 阔步向前

  中国人的日子过得怎么样,是检验全面小康成色的试金石,更是追求共同富裕的定盘星。

  好日子,是丰衣足食,要啥有啥。家住陕西西安的宋丽娜衣着时尚,把家人也打扮得漂漂亮亮。“母亲告诉我,她小时候,家里大人出门见客的衣服非常有限,其余大部分都有补丁。小孩子穿的衣服很多是由大人衣服改小的。如今,大家身上的衣裳款式越来越新潮,材质越来越好。光是我俩儿子的衣服,种类和款式就多得很!内衣、外衣、睡衣、家居服,好几套呢。”宋丽娜说。

  好日子,是腰包鼓鼓,干劲足足。“家里的地以每亩300元的价格流转出去,年底还有分红。从开春到秋收我们还能在合作社打零工,加上养殖牲畜收入,一年下来收入十来万元呢!”说起现在的日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奎苏村村民钱春江觉得比哈密瓜还甜。当地沙质土壤耕地多,村里通过“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模式引导村民大量种植马铃薯等作物,同时对接商超、社区等,打开市场销路。“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美,干劲儿也越来越足!”村里很多人像钱春江一样,非常“在状态”。

  好日子,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在浙江淳安,雨后的下姜村空气清新,绿水青山被云雾环绕,犹如仙境。74岁的村民姜德明正琢磨着把自家老房子改成民宿。要搁以前,姜德明都不敢想这些。“前些年,我们虽然靠养猪填饱了肚子,可村子里的环境并不好,满地猪粪、污染严重。2003年,浙江在全省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村里改水、改路、改厕、修沼气池,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姜德明说,“现在看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点不假!”

  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再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不变、使命在肩。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今天中国正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