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旅游天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7月15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红色山东驶上快车道(红色地标巡礼·山东篇)

本报记者 刘发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7月15日   第 11 版)

  游客乘坐索道在沂蒙山旅游区龟蒙景区游览。
  武纪全摄(新华社发)

  青岛浮山湾迎来绚丽晚霞。
  王 华摄(人民图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文,将我们带入了山东辽阔壮美的景象当中。山东不仅有中国第一大半岛,有中国陆上海岸最早迎接日出的地方,而且也是孔孟之乡,孕育了灿烂辉煌的文明。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中,山东共有3条红色精品线路入选,无论是“弘扬沂蒙精神”“工业旅游·扬帆起航”,还是“齐风鲁韵·魅力田园”,都是走进山东的一个契机、了解山东的一个窗口。

  沂蒙翻天覆地

  蒙山高,沂水长,八百里沂蒙见证了历史的风雨沧桑。在中国的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沂蒙山都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精神符号。

  沂蒙山是沂山与蒙山的总称,主要分布在山东临沂境内。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东山”就是蒙山。李白和杜甫曾同游蒙山,留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千古佳句。沂山则位居中国五大镇山之首,有“东泰山”之称。

  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四大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抗日杀敌的坚固堡垒,素有“华东小延安”的美誉。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

  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就发生在沂蒙山。1947年,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经过4天的激战,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是扭转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陈毅元帅曾深情地感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蒙阴旧志曾记载:“僻处丛山,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内货不出,外货不入。”受地形限制,沂蒙山一度十分封闭。然而,随着孟良崮一战成名,美名远扬,崮作为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其价值也不断地发现,“崮乡”已重新定义。密集耸立的崮群成为开发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引领当地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资源。

  如今,沂蒙山用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着自己新的辉煌,“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沂蒙山的歌声唱遍了大江南北。

  书写工业新篇

  工业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的一种“特殊语言”。说到山东的工业旅游,自然少不了青岛,这里聚集着奥帆中心、青岛港、青岛啤酒等诸多年轻或古老的工业文化品牌。

  始建于1892年的青岛港,见证了青岛的风雨历程。2015年,随着“新世纪号”在青岛邮轮母港首航,这个具有120多年历史、以传统装卸为主的老港区完成了向邮轮母港的华丽转型。

  “我们设计的邮轮母港工业旅游线路,既包括参观现代化的国际邮轮母港、大型邮轮船模展示和观景平台,也包括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旧式铁路装卸轨道及大型机械设备等。”青岛国际邮轮有限公司青港国际旅行社经理杨玲说。

  今年5月,山东发布了省内第二批历史文化街区名单,青岛奥帆中心名列其中,而且是名单中最年轻的一个。在成功举办了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和第13届残奥会帆船比赛后,这里还是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主会场,如今成了许多游客来青岛必打卡的景点。

  在青岛啤酒博物馆,人气同样火爆,据其常务副馆长姜卫介绍,今年“五一”小长假,青啤博物馆接待人数大约有4.4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约10%,收入增长了约34%。

  “厂房、电机、紫铜糖化锅、发酵池……在博物馆,游客既可以看到百年啤酒工业文化,还可以在互动区免费品尝啤酒或购买周边文创产品。”姜卫说,青啤博物馆开放以来,通过展陈互动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产品形态创新、业态规划创新,成为一座兼具历史和现代、文化和时尚的新形态博物馆。青啤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还成为国家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

  乡村旅游致富

  6月28日,在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中郝峪村党支部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至今,中郝峪村还保留着三间旧瓦房,19年前,它们曾是村里最好的房子,19年来,这三间旧瓦房见证了村里从负债8万到总资产2.1个亿的大飞跃。

  山村风情是中郝峪吸引游客的招牌,每逢节假日,中郝峪村的幽幽谷风景区都会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然而在以前,由于地处深山交通不便,人均耕地少,这里曾是出了名的“讨饭村”。

  中郝峪村村民赵增芬回忆说:“那个时候很苦,靠天吃饭,不下雨啥也收不着,一年收入不到2000块钱。”

  村党支部站了出来,他们瞅准村里的优美自然风光,决定变“靠天吃饭”为“靠山吃饭”。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旅游公司,全体村民成为公司股东,享受集体收益和分红。

  从“一家乐”到“全村富”,如今,实现了致富梦的中郝峪人把成功的种子播撒到全国。全国1000多个村先后到中郝峪村学习考察,可复制、可推广的“郝峪模式”在河北、内蒙古、重庆等全国27个村落地生根。

  不光是在中郝峪村,放眼山东的乡村,一片欣欣向荣。

  位于沂蒙山区的临沂市沂南县岸堤镇拥有山东首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朱家林田园综合体,今年5月,陌上田园蚕宝宝农场桑林里游人如织,大家手提的小篮子里装满了桑葚。“借助朱家林田园综合体的品牌效应,今年光桑葚采摘就有8万元收入。”农场负责人戚瑞磊十分兴奋。

  戚瑞磊本是沂南县界湖镇的一个蚕桑专业户,2017年,岸堤镇政府为朱家林田园综合体牵线搭桥广招合作者,他慕名而来,种下238亩桑林,建起6个养蚕大棚,成立了陌上田园蚕宝宝农场,让自己富起来的同时,解决了数十人就业。目前,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已吸引进驻农场主12人,“创客”60余人,带动就业超过500人。

  到过山东的人都知道,山东的高速路网十分发达,不仅如此,近年来,山东的高铁路网也愈加完善。如今,沂蒙山区已经接入了全国的高铁网络,山东的发展驶上了新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