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中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6月18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和埃塞俄比亚学生Teklie的故事

罗小如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6月18日   第 11 版)

  图片来源:网络

  2017年10月,当我踏上非洲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时,内心充满欣喜又有几分忐忑,自问:“我能胜任这里的工作吗?能适应这里的生活吗?能跟当地人顺利交流吗?”虽然我在国内大学教中文已有10多年,但是到国外教中文还是头一回,国外教学到底是什么情况,我心里没底。带着疑问和新鲜感,我开始了在非洲的中文教学工作与生活。

  学习中文瞄准未来

  埃塞俄比亚阿瓦萨大学是一所美丽的大学,走进这所大学就像来到一个植物园。阿瓦萨大学设有中文本科专业,大一、大二、大三各一个班,此外还有汉语兴趣班。来到这所学校后,我发现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非常高,而且兴趣班注册学员很多,有些学生因对中文好奇而报名学习,但更多学生是出于未来就业考虑或希望到中国留学而学习中文。

  第一学年,我教大二的综合汉语和高年级文化类课程,在与学生们的朝夕相处中,对他们有了深入了解。

  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的一天上午,在我上完课回宿舍的路上,从身后跑过来一个男生,走到我跟前说:“老师,您好!”虽然我能认得出他是中文系一年级的学生,但没给他上过课,叫不出名字。我们一边走一边聊,我问:“你叫什么名字?家在哪里?为什么来阿瓦萨大学上学?”他说:“我叫Teklie,中文名叫王晟……阿瓦萨大学有中文专业,所以我选择到这所大学学中文。”他的回答让我有些意外,一是他才读大一,但中文已经说得不错,可以跟我较流利地进行交流;二是原来他在中学时就有志向要学中文。于是这个懂礼貌、热情、阳光、好学的男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堂内外师生情

  第二学年开学时,我接任2017级中文综合汉语课教学,王晟是这个班的班长。这个班级有14名学生,只有两名女生,人数虽然不多,但课堂氛围很活跃。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词汇讲解、语法操练、课文朗读,还是情景交际活动等教学形式,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课间也常爱提问,比如有学生问:“老师,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喝热水?”“老师,为什么中国的面包(馒头)是白色的?”这说明学生善于观察,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在师生交流中,学生们了解了中国文化,同时也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中文水平提升较快,到了大二第二个学期,王晟通过了汉语水平考试(HSK)5级,其他学生通过了HSK4级或者HSK3级。

  暑期,王晟没有回家,他想一边在学校学习,一边做兼职工作。我建议他到当地中资企业勤工俭学,最终他被一家中资公司录用为翻译及办公室秘书。大三学期开学时,我跟王晟聊起他在公司上班的情况,令我吃惊的是,他的中文口语水平又提高了不少。

  疫情下共克时艰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疫情在非洲蔓延后,学校停止课堂面授,由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教学。尽管当地的网络条件不太好,教师们还是各显神通,通过各种方式给学生发送教学视频、课件、作业、学习资料等。王晟总会按时出现在线上教学课堂上,按照老师的教学步骤开展网上学习。孔子课堂的老师们都住在校内,王晟对大家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非常关心,经常打电话问候。他对我说:“老师,您不要出去。我可以帮您和其他老师买好东西送到学校。”如此贴心的话,让我颇为感动。

  在老师的帮助及个人的努力下,王晟的中文水平提高很快,2020年1月,他再次参加HSK5级考试,获得了242分的好成绩,并且以81分通过了汉语水平口语考试(HSKK)中级。我曾经问他:“你毕业以后有什么打算?”他说:“我想申请奖学金到中国读研究生,毕业后回埃塞俄比亚当中文老师。”他的回答不正是我们国际中文教师所期盼的吗!

  令人欣喜的是,王晟申请首都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成功,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当我看到自己的学生成长、成才时,内心有一种无以言表的喜悦和欣慰,更感到自己的价值。

  3年多来,在非洲从事中文教学带给我许多感悟和启发,也让我积累了不少海外中文教学经验,我会继续在非洲大地播撒中文的种子。

  (寄自埃塞俄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