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科教观潮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6月1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发掘中国古代科技典籍价值

王烟朦 许明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6月14日   第 10 版)

  卷帙浩繁的中国古代科技典籍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产物,承载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价值体系,对其溯本清源和守正创新是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

  中国古代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催生了四大发明等领先于世界的技术发明,在天文历法、数学、农学、中医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学成就。许多农学和中医类成就沿用至今,一直在发挥社会效用。

  中国古代科技从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蕴含了独特的社会教化功能和文艺审美功能,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祖先对生命、哲学、伦理及科学的体悟和思考,是中华民族文化留下的历史烙印和文化记忆,是重要的传统文化符号和民族基因。比如,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它详细记录了18个部门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上世纪,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对科技典籍旁征博引,为中国古代科技树碑立传,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也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古代灿烂文化做出了贡献。目前存世的古代科技典籍约有1.2万种,迄今为止,系统的整理工程仅有上世纪90年代原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丛书,筛选和影印出500余部重要的作品。

  上世纪90年代,有关机构推动实施了《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项目,这是一项有系统、有规模的翻译工程,其中选取15种古代科技典籍,使世人首次窥见中国许多科技典籍全貌。毋庸讳言,目前被翻译出去的科技典籍数量和质量与科技典籍的重要性仍不匹配,翻译呈现出“碎片化”的方式,不成体系。有些科技典籍被翻译成其他文字时,存在文化失真的现象。为了展示中国古代科技典籍的多元文化价值,避免文化要义丢失,当代中国学者和译者应当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成为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对外传播者。

  只有中国古代科技典籍蕴含的丰富文化价值和理念被深入发掘和广泛认同,我们的传统文化自信根基才能被不断夯实。唯有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创造辉煌。

  (作者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