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记者孙楠)5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全球健康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峰会结束后,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介绍了习近平主席与会成果。
马朝旭表示,全球健康峰会是在全球抗疫进程中召开的又一次重要峰会,也是今年全球卫生健康领域最高级别的多边峰会。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已逾一年,疫情起伏反复,病毒频繁变异,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国际社会急切期待更多的信心、希望和合作。在这一关键历史时刻,习近平主席再次登上国际舞台,从为人类谋健康、为世界谋发展的高度,发表题为《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对提振多边主义,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引领全球卫生治理体系变革具有重大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最严重的全球传染病大流行。面对疫情全球肆虐,习近平主席心系苍生,胸怀世界,领导开展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球人道行动,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习近平主席去年以来先后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十余场多边峰会,深刻阐述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提出一系列重大倡议和举措。在此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提出推进国际抗疫合作的五项主张,宣布支持全球抗疫合作的五大举措,为全球尽早战胜疫情、实现经济复苏指明前进方向,作出新的贡献。
马朝旭说,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疫情暴发伊始,习近平主席就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提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
此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全面分享了中国抗疫经验,强调要彻底战胜疫情,必须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尊重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要弘扬科学精神、秉持科学态度、遵循科学规律。要统筹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措施,统筹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应急处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些理念主张被中国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也契合当前各国抗疫斗争需要,赢得广泛共鸣。以人民为中心、科学施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等被写入峰会宣言。
疫情无国界。习近平主席在发言中引用古罗马警句,“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事实上,“团结合作”是习近平主席阐述抗击疫情主张的最高频词汇。习近平主席旗帜鲜明地指出,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要让合作的阳光驱散疫情的阴霾。
面对疫情反弹蔓延为全球抗疫合作带来的新挑战,习近平主席在此次峰会上再次强调,人类荣辱与共、命运相连,要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团结合作、共克时艰,坚决反对各种政治化、标签化、污名化的企图。搞政治操弄丝毫无助于本国抗疫,只会扰乱国际抗疫合作,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更大伤害。
国际社会抗疫合作实践证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体现了各国人民普遍愿望,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赢得越来越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马朝旭表示,疫苗是战胜疫情的利器。习近平主席去年5月出席世界卫生大会率先宣布,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中国贡献。中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中方在大力推进国内疫苗接种的同时,向80多个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目前中方已向全球供应3亿剂疫苗,是世界上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中国在自身疫苗需求巨大、供求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重信守诺,拿出一部分疫苗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给他们雪中送炭,帮助他们解燃眉之急,这一义举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中国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受到广泛认可,国药集团相关新冠疫苗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清单。中国已加入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并承诺向其提供1000万剂疫苗,向联合国维和行动和国际奥委会提供疫苗等也取得积极进展。
抗击疫情各国有责,享有疫苗人人平等。针对当前全球疫苗接种不平衡问题愈加突出,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要摒弃“疫苗民族主义”,解决好疫苗产能和分配问题,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疫苗研发和生产大国要负起责任,多提供一些疫苗给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多边金融机构应该为发展中国家采购疫苗提供包容性的融资支持。习主席宣布,中国将尽己所能对外提供更多疫苗,支持本国疫苗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让,开展合作生产。中国已宣布支持新冠肺炎疫苗知识产权豁免,也支持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早日就此作出决定。中国倡议设立疫苗合作国际论坛,由疫苗生产研发国家、企业、利益攸关方一道探讨如何推进全球疫苗公平合理分配。这些倡议和举措实实在在,展现了中国同各国共克时艰、携手战胜疫情的坚定意志,将有力推进国际疫苗合作,弥合“免疫鸿沟”,使疫苗真正成为各国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产品。
马朝旭说,中国在践行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方面亮出了最好的成绩单,这同个别国家自私自利、罔顾责任和道义,将疫情政治化、病毒污名化以及“疫苗民族主义”等言行形成鲜明对照。
突如其来的疫情全球大流行是一次“大考”,凸显了全球卫生治理体系存在的短板和漏洞,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建设迫在眉睫。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各方应坚持多边主义,加大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政治支持和资金投入,发挥其关键领导作用,不断完善全球卫生治理体系。
习近平主席在此次峰会上强调,要加强和发挥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作用,完善全球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更好预防和应对今后的疫情。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充分听取发展中国家意见,更好反映发展中国家合理诉求。要提高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打击虚假信息能力、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能力。习主席强调,二十国集团成员应该在全球抗疫合作中扛起责任,同时要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着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水平。习主席上述重要主张,为全球卫生治理把脉开方,为《罗马宣言》制定防范应对未来全球卫生危机原则提供了重要遵循。
马朝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性挑战,各国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战而胜之。当前各国抗疫和经济复苏出现分化,发展中国家面临特殊困难和挑战,国际社会理应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员,始终想发展中国家之所想,急发展中国家之所急,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疫情、稳定经济。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卫大会上宣布的20亿美元援助已全部落实到位。中非建立了41个对口医院合作机制,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大楼项目已于去年年底正式开工。中国还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总额超过13亿美元,是二十国集团成员中缓债金额最大的国家。
在此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继续推动国际社会照顾发展中国家关切,通过缓债、发展援助、能力建设等方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大支持。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中国将在未来3年内再提供3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这些举措有力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应对疫情冲击的能力和信心,彰显了中国主持公平公道,始终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正义立场。
马朝旭表示,大道不孤,大爱无疆。我们将以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同国际社会携手深化团结合作,合力战胜疫情,为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增长、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