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培根固元的营养剂。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明确要求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集中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其前身之一中国革命博物馆珍藏着大量生动反映革命文化的文物。长期以来,国家博物馆一直把征藏、研究、展示革命文物作为崇高使命和重要职责,高度重视革命文物工作,在保护和展示革命文物、讲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和蕴含的精神、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探索出一套系统完整、行之有效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方法。
一是做好征集保护,丰富革命文物资源宝库。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国家博物馆现有各类革命文物约20万余件(套)。近年来,国博主动调整藏品征集重点,积极征集反映党领导人民建设和改革光辉历程的重要实物见证。比如1958年建成、为低速空气动力学实验和航空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新中国首座大型低速回流风洞,现已入藏国博并开放展览。国家博物馆启动了馆藏革命文物整理研究和定级工作,进一步摸清家底,研究制定革命文物定级标准,分类推进定级工作。同时加快推进革命文物数字化,拓展研究利用形式,加大数字资源授权力度。近年来,国博充分发挥在革命文物复制修复特别是文献复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突出优势,立足保护、服务展览、全力支持中央重大工程,修复和复制了一批馆藏重要革命文物。
二是深化学术研究,夯实以史育人、以文培元之基。国博的革命文物体系完备、脉络清晰、类型丰富,是百年党史的真实见证,是革命精神的生动写照。国博坚持“人才立馆、藏品立馆、研究立馆、展览立馆、服务立馆”方针,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深化对馆藏革命文物的研究,着力加强对革命文物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的挖掘,尤其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中的重要时刻、重大事件、关键转折,特别是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代表性物证研究,以物证史、以物释史,为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夯实基础。
三是打造精品展览,筑好弘扬革命文化之桥。展览是革命文物与观众见面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博物馆弘扬革命文化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国博着力打造精品展览,在突出价值引领、创新展陈方式、强化教育功能上不断下功夫。“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和“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是学习“四史”、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动课堂,历久弥新,深受海内外观众欢迎。“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短短4个月展期内参观人次高达423万,创造了国博参观人数最高纪录。“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从馆藏中精心挑选部分优秀油画、国画和雕塑作品,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从星火燎原到开国大典的伟大历程,并以情景还原方式展示了一组反映1949年开国大典盛况的珍贵文物,受到社会广泛好评。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国博充分利用珍贵文物、艺术品、图片及影像资料等馆藏资源,紧扣党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重要人物,精心策划系列主题展览,从不同角度呈现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和丰功伟绩。
四是创新传播方式,拓宽传承红色基因之路。如何运用新技术、新形式、新手段,拉近革命文物与公众的距离,讲好革命故事,让红色文化走进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心中,是国博近年来努力探索的方向。2020年“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国博推出“永远的东方红”云展览,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向伟大的航天精神致敬,吸引了1780万网友在线观看。2020年12月,国博发起成立“红色文创联盟”,联合33家单位共同搭建革命文物资源创造性转化和综合利用平台。今年“五四”青年节,国博推出“国博有约 五四党课”直播节目,从“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展厅“出发”,开启走近百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壮丽青春的探索之旅,612万网友进入党课直播间,纷纷点赞、留言,表达对国博创新弘扬革命文化的由衷认可。下一步,国家博物馆将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增强做好革命文物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切实提高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在革命文物征藏、研究、展示、传播方面走在前列、作出表率,打造全媒体可移动展览,发挥文博行业“领头雁”作用,让革命文物以各种形式“活”起来,让革命精神“活”在当代中国人血脉中。
(作者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