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外媒看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5月1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乡村振兴: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专家解读)

■受访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国祥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5月17日   第 10 版)

  图为5月10日,贵州省赤水市长期镇党员干部在五七村帮助村民将采摘的金钗石斛花装筐。
  张 鹏摄(人民视觉)

  尼日利亚《领导力报》近日报道称,科技正在为中国农村赋能,中国在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后,继续花大力气促进乡村振兴。

  新加坡《海峡时报》指出,中国为实现“小康社会”这个长期目标所做的努力正进入下一个阶段——“乡村振兴”。

  拉美社近日关注到,根据中国官方消息,今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561亿元人民币,旨在保障那些脱贫人口的工作稳定并改善其生活条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也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具体体现。

  2012年以来,中国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经过8年持续奋斗,中国在2020年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不能止步,要做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一方面,乡村振兴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将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筑牢防止返贫防线,从根本上杜绝成规模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出现。另一方面,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表明中国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努力,已经从针对特定人口脱贫,向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转变;从针对特定的832个贫困县、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向促进全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转变。

  中共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概括,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总要求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产业振兴就是要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和生产现代化,这离不开扎根农村的人才队伍。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部分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必须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农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生态振兴强调农村实现绿色发展,要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建设美丽乡村,发挥农业作为生态涵养产业的作用。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破除农村存在的愚昧、攀比等不良风气,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新时代农民。组织振兴着眼乡村治理,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反贫困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一项历史任务。中国积极落实并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成为国际减贫事业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贡献者,充分彰显了中国的治理优势和制度优势。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中国农村从贫穷走向发展,将继续迈向富裕,这离不开中央的统一领导组织、“全国一盘棋”的社会动员、科学精准的方式方法,更离不开贫困地区内生发展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已经并继续向世界证明:“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

  (本报记者 李嘉宝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