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中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5月14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我的中国挂钟

费尔南多·西蒙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5月14日   第 11 版)

  40多年前,我买了一座中国挂钟。那时,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从中国进口了首批货物,这钟由此而来。

  只需时不时上上发条,挂钟就走得很准。一次,我儿子不小心把它从3米多高的墙上碰下来,玻璃表盘摔坏了,挂钟却没“罢工”。我还曾有将近7年时间在国外居住,回家之后把发条上足,它就又开始准点报时了,从来没坏过。

  就在前不久,这中国挂钟开始出现异样,吸引了一家人的注意。最先发现的是我6岁的小孙子卢卡斯,他全靠这个钟的提醒才能在午饭后准时去上学,虽然学校离家仅几十米远。

  “爷爷,中国钟不动了。”卢卡斯的声音有些悲伤。他很清楚目前的情况一点也不正常,毕竟昨天看着我给钟上了发条。

  “那我以后怎么准时去上学呢?”卢卡斯问。

  “别担心,我们会想办法的。”我只能先这样安慰他。

  不只是卢卡斯,全家人都为此感到难过。这挂钟对我们之所以不可或缺,除了有使用价值,还因为它那悦耳的钟点声,在院子里、在家的任何地方,无论多远都能听见。

  我很快就带着它去见了一位老朋友——钟表匠米格尔。米格尔初步检查的结论让我安了心,“可能还能修好”。

  隔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去取挂钟,等待我的是个好消息。“西蒙先生,您的钟已经修好了。”钟表匠说,“并没有什么大故障,只需要清洁一下,它还能用很多年……”

  我喜笑颜开。家人知道能继续依靠它,也都感到非常开心。毕竟这个特别的挂钟已作为家庭一员般存在多年,甚至比我所有的孩子年纪都大。正因如此,大家看到它坏了,才那么沮丧和舍不得。

  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除了身边的亲人,那些相伴许久的宠物或物件,因为某些原因离我们而去时,我们会感到忧伤和难过。此外,有人说“中国制造”不经用,我讲的这个关于挂钟的小故事足以终结这一谣言。   

  (寄自圣多美和普林西比)